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内燃机论文--柴油机论文--理论论文

基于全流和部分流稀释采样系统测试柴油发动机排放的相关性分析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目录第8-10页
第1章 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·柴油车辆发展的必然性第10-11页
   ·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第11-13页
     ·一氧化碳(CO)生成机理第11页
     ·碳氢化合物(THC)生成机理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氮氧化合物(NOx)生成机理第12页
     ·颗粒物(PM)的组成及生成机理第12-13页
   ·重型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法规第13-20页
     ·美国体系第13-15页
     ·欧洲体系第15-18页
     ·日本体系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排放法规第19-20页
   ·不同测试系统相关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4-26页
第2章 试验发动机和试验测试系统第26-39页
   ·试验发动机第26-27页
   ·全流CVS和部分流稀释系统的测试原理第27-38页
     ·部分流系统主要组成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 ·全流系统主要组成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38-39页
第3章 发动机的工作参数对排放的影响第39-56页
   ·发动机试验的重复性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·发动机工作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41-55页
     ·中冷后温度第41-44页
     ·排气背压第44-48页
     ·进气温度第48-51页
     ·进气湿度第51-55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55-56页
第4章 全流和部分流采样参数对 PM排放的影响第56-80页
   ·部分流颗粒采样参数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56-74页
     ·稀释比对排放物的影响第56-62页
       ·采样比对 PM采样测试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·经过滤纸的总流量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59-62页
     ·采样时间的长短对 PM的采样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传送管温度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 ·稀释通道温度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65-67页
     ·稀释空气温度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67-69页
     ·间接参数对 PM采样的影响第69-74页
       ·滤纸前温度第70页
       ·滤纸前的流速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·滤纸荷重第71页
       ·速率之比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·稀释通道的停留时间第73-74页
   ·全流采样系统参数对 PM的影响第74-79页
     ·CVS流量对PM采样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·CVS二级稀释比对PM采样的影响第76-79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79-80页
第5章 全流和部分流测试的相关差异性分析第80-103页
   ·全流和部分流的ESC试验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第80-82页
   ·全流和部分流的ETC试验测试结果的差异性分析第82-83页
   ·全流和部分流不同稀释比下的PM测试结果对比分析第83-85页
   ·基于PLS的排放数学建模与分析第85-95页
     ·偏最小二乘方法原理第85-87页
     ·部分流台架测试系统的建模第87-94页
       ·PM的建模第87-89页
       ·气态污染物的模拟第89-94页
     ·全流PM的模拟第94-95页
   ·全流和部分流PM模型的差异性研究第95-100页
   ·全流和部分流气态排放物模型的差异性研究第100-102页
   ·本章小节第102-103页
第6章 全文总结和展望第103-105页
参考文献第105-109页
附录: 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9-110页
致谢第110页

论文共11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性炭吸附储氢热效应的CFD模拟与优化控制
下一篇:柴油机轴系扭振减振器设计计算及试验装置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