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虚拟人的维修可达性仿真及评价技术研究
摘要 | 第1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-1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2页 |
·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·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6-20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维修动素设计与虚拟人行走路径规划 | 第22-40页 |
·人体建模 | 第22-24页 |
·维修动素设计 | 第24-32页 |
·维修任务分解模型 | 第24-27页 |
·以工具为核心的动素设计 | 第27-32页 |
·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虚拟人路径规划 | 第32-36页 |
·有限状态机原理 | 第32-33页 |
·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虚拟人行走路径规划 | 第33-36页 |
·虚拟人行走路径生成与仿真 | 第36-39页 |
·虚拟人行走路径生成 | 第36-37页 |
·虚拟人行走仿真 | 第37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三章 基于运动学逆解的维修动作规划 | 第40-51页 |
·面向维修可达性分析的人体手臂运动学建模 | 第40-41页 |
·人体手臂的简化运动学模型 | 第40页 |
·人体手臂模型的运动学方程 | 第40-41页 |
·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人体手臂运动学逆解 | 第41-45页 |
·粒子群(PSO)算法 | 第41-43页 |
·手臂姿态粒子群(PSO)求解算法编码 | 第43页 |
·适应度函数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干涉检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·维修动作设计 | 第45-48页 |
·手臂动素实现 | 第45-46页 |
·维修动作设计 | 第46-48页 |
·实例应用 | 第48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虚拟人维修姿态调整 | 第51-69页 |
·虚拟人维修姿态调整准则 | 第51-53页 |
·维修工具定位技术 | 第53-60页 |
·工具定位坐标系 | 第54页 |
·手部定位坐标系与抓握算法 | 第54-58页 |
·手对工具的抓握动素设计 | 第58页 |
·工具与目标定位 | 第58-59页 |
·工具定位实例 | 第59-60页 |
·虚拟人姿势调整策略 | 第60-68页 |
·视性判别 | 第60-61页 |
·视角和视距计算 | 第61-62页 |
·舒适度计算 | 第62-63页 |
·维修姿态调整策略 | 第63-67页 |
·姿态调整实例 | 第67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维修可达性综合评价及软件系统设计 | 第69-96页 |
·基于模糊理论的维修可达性综合评价 | 第69-77页 |
·维修可达性评价研究方案 | 第69-70页 |
·层次分析法(AHP) | 第70页 |
·构建评价模型 | 第70-74页 |
·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指标权重 | 第74-75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| 第75-77页 |
·维修可达性仿真及评价软件系统设计 | 第77-87页 |
·系统开发模式 | 第77-78页 |
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78-81页 |
·系统流程与数据库设计 | 第81-87页 |
·维修可达性分析与评价实例 | 第87-95页 |
·虚拟人维修可达性仿真 | 第87-91页 |
·维修可达性分析与评价 | 第91-9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6-98页 |
·全文总结 | 第96-97页 |
·展望 | 第97-98页 |
致谢 | 第98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2页 |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