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--家庭、婚姻道德教育论文

先秦孝道文化基础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引言第8-10页
 一、 本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8-9页
 二、 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第9-10页
一、孝的起源与历史演变第10-29页
 (一) 孝的起源第10-14页
 (二) 孝的演变第14-29页
  1、孔子:“孝”是“仁”的逻辑起点第14-20页
   (1) 孝养第15-16页
   (2) 敬亲第16-17页
   (3) 孝思第17页
   (4) 孔子还强调孝丧、孝祭和守孝第17-20页
  2、曾子:儒家孝理论的集大成者第20-26页
   (1) 养亲第21-22页
   (2) 敬亲第22-23页
   (3) 谏亲第23-24页
   (4) 慎终追远第24页
   (5) 全体、贵生第24-25页
   (6) 扬名显父第25-26页
   (7) 以孝事君治国第26页
  3、孟子:对孝道观的继承与发展第26-27页
   (1) 性善论第26-27页
   (2) 尊亲第27页
   (3) 孝的政治化第27页
  4、孝经所宣扬的孝道观:第27-29页
   (1) “至德要道”和“以孝治天下”第27-28页
   (2) 忠孝一体、移孝作忠第28页
   (3) 五等之孝和“孝顺天下”第28-29页
二、先秦孝道产生、维持的社会因素第29-33页
三、孝道在当今的变化及倡导新孝道的必要性第33-34页
四、提倡社会主义新孝道的意义第34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页

论文共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务员道德建设
下一篇: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探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