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23页 |
Abstract | 第23-25页 |
缩略语(Abbreviation) | 第25-2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26-46页 |
·高血压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(ACEI) | 第26-28页 |
·高血压的危害及现状 | 第26页 |
·高血压的分类与成因 | 第26-27页 |
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与高血压 | 第27-28页 |
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| 第27页 |
·ACE 对血压的调节作用 | 第27-28页 |
·ACEI 的研究进展 | 第28页 |
·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研究现状 | 第28-33页 |
·降压肽与ACE 抑制剂的区别 | 第28-29页 |
·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降压机理 | 第29页 |
·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来源及种类 | 第29-31页 |
·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制备研究 | 第31-33页 |
·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31-32页 |
·多肽脱苦的研究 | 第32-33页 |
·食物蛋白源降压肽的利弊分析 | 第33页 |
·降压肽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33-38页 |
·体外活性测定方法 | 第33-37页 |
·紫外分光光度法 | 第33-34页 |
·可见分光光度法 | 第34-35页 |
·酶偶联法 | 第35页 |
·高效液相色谱法 | 第35-36页 |
·高效毛细管电泳 | 第36-37页 |
·体内活性测定的高血压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肾血管性高血压模型 | 第37页 |
·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| 第37-38页 |
·药物诱导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| 第38页 |
·海蜇概况 | 第38-44页 |
·海蜇资源利用状况 | 第38-41页 |
·海蜇的外貌与习性 | 第38-39页 |
·我国的海蜇种类及分布 | 第39-41页 |
·海蜇的研究进展 | 第41-44页 |
·食用研究进展 | 第41页 |
·药用研究进展 | 第41-42页 |
·海蜇成分测定的研究进展 | 第42-44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44-46页 |
第二章 海蜇成分测定与氨基酸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6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46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46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6-47页 |
·样品的前处理 | 第46-47页 |
·蛋白含量测定 | 第47页 |
·水分的测定 | 第47页 |
·灰分的测定 | 第47页 |
·脂肪测定 | 第47页 |
·糖类测定 | 第47页 |
·氨基酸测定 | 第47页 |
·必需氨基酸指数 | 第47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0页 |
·海蜇的主要成分测定 | 第47-48页 |
·腌制海蜇的无机成分分析 | 第48-49页 |
·四种海蜇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三章 现有ACEI体外抑制活性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| 第52-64页 |
·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及探索 | 第52-57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3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2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52-53页 |
·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药品的配制 | 第53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53-5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底物的用量对结果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·乙酸乙酯萃取次数对结果的影响 | 第55页 |
·乙酸乙酯的烘干时间和温度对结果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紫外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实验 | 第56-57页 |
·小结 | 第57页 |
·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及探索 | 第57-63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58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58页 |
·方法 | 第58-60页 |
·马尿酸标准曲线建立 | 第58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58-59页 |
·ACE 的抑制率的计算方法 | 第59-60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0-62页 |
·喹啉与BSC'最佳比例的选择 | 第60页 |
·温度对反应体系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混匀方式对测定的影响 | 第61页 |
·ACE 酶液的影响及稳定性研究 | 第61-62页 |
·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精密度试验 | 第62页 |
·小结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四章 降压肽体外活性新测定方法的建立研究 | 第64-79页 |
·薄层层析-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| 第64-70页 |
·实验材料和方法 | 第64-65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4页 |
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64-65页 |
·方法 | 第65-66页 |
·展开剂的配制 | 第65页 |
·显色剂的配制 | 第65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65页 |
·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65页 |
·ACE 抑制率的计算 | 第65-66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66-69页 |
·展开剂最佳配比的选择 | 第66页 |
·显色剂储存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补充显色剂配比 | 第67页 |
·补充显色后水浴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| 第67-68页 |
·马尿酸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68-69页 |
·薄层层析-分光光度法的精密度试验 | 第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0页 |
·薄层色谱扫描法的建立 | 第70-78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71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71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7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71-74页 |
·展开剂的配制 | 第71页 |
·半自动点样仪的操作及设定 | 第71-72页 |
·薄层扫描仪的参数设定 | 第72-73页 |
·光谱扫描 | 第73页 |
·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73页 |
·样品的测定 | 第73-74页 |
·抑制率的计算 | 第7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4-77页 |
·盐酸浓度及用量对点样液的影响 | 第74页 |
·冷冻时间对点样液的影响 | 第74-75页 |
·光谱扫描确定最大吸收波长 | 第75页 |
·标准曲线的建立 | 第75-76页 |
·样品测定加样回收率试验 | 第76-77页 |
·稳定性和精密度试验 | 第77页 |
·小结 | 第77-7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五章 海蜇降压肽制备工艺的研究 | 第79-89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79-80页 |
·原料与试剂 | 第79-80页 |
·仪器 | 第80页 |
·方法 | 第80-81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80页 |
·抑制率的计算 | 第80页 |
·工艺流程 | 第80-81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81-87页 |
·海蜇种类和部位对降压效果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·海蜇前处理中灭菌对结果的影响 | 第82页 |
·酶解过程中酶的种类对抑制率的影响 | 第82-83页 |
·酶解过程中的双因素探索 | 第83-84页 |
·酶解温度与时间 | 第83-84页 |
·酶用量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| 第84页 |
·酶的用量、酶解温度、时间的正交试验设计 | 第84-86页 |
·超滤膜的选择 | 第86页 |
·冷冻温度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·浓缩温度与时间对抑制率的影响 | 第8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六章 海蜇降压肽体内降压活性的研究 | 第89-97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89-90页 |
·实验动物与原料 | 第89页 |
·试剂 | 第89页 |
·仪器及用具 | 第89-90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90-92页 |
·试验用兔子饲喂方法 | 第90页 |
·实验兔子血压测定方法 | 第90页 |
·肾动脉狭窄型高血压模型的建立方法 | 第90-91页 |
·L-NNA 致高血压模型的建立 | 第91页 |
·实验动物分组方法 | 第91页 |
·海蜇降压肽液体样品与冻干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| 第91页 |
·数据记录观察方法 | 第91-92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2-96页 |
·高血压兔子模型 | 第92页 |
·剂量与降压幅度的量效关系 | 第92-93页 |
·降压肽对两种高血压模型的降压效果 | 第93-94页 |
·降压肽剂型对降压效果的影响比较 | 第94页 |
·降血压肽剂量与降压幅度、压降时间的关系 | 第94-95页 |
·降压肽对正常兔子血压的影响 | 第95-9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6-97页 |
第七章 海蜇降压肽体内降压活性与体外抑制作用的相关性比较研究 | 第97-101页 |
·材料与仪器 | 第97-98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97页 |
·仪器 | 第97-98页 |
·方法 | 第98页 |
·体内测定 | 第98页 |
·体外测定 | 第98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98-100页 |
·不同样品体内体外测定对比 | 第98-99页 |
·体内降压活性随时间的变化 | 第98-99页 |
·体外ACE 抑制率的测定 | 第99页 |
·同一样品不同处理的体内体外测定 | 第99-100页 |
·体内降压效果测定 | 第99-100页 |
·体外ACE 抑制率随时间的变化 | 第10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0-101页 |
第八章 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和脱苦、缓释处理对海蜇降压肽活性影响的研究 | 第101-106页 |
·材料、试剂与仪器 | 第101-102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01页 |
·仪器 | 第101-102页 |
·方法 | 第102页 |
·人工胃液的配制 | 第102页 |
·人工肠液的配制 | 第102页 |
·消化降压肽的制备 | 第102页 |
·体外测定 | 第102页 |
·体内测定 | 第102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2-104页 |
·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后降压肽的体内测定 | 第102-103页 |
·模拟体内消化处理后降压肽的体外ACE 抑制率 | 第103页 |
·脱苦与缓释处理方法的选择 | 第103-104页 |
·脱苦与缓释后降压肽的体外ACE 抑制率测定 | 第103-104页 |
·脱苦与缓释后降压肽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| 第10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4-106页 |
第九章 海蜇降压肽与药物降压效果的对比研究 | 第106-110页 |
·试剂与仪器 | 第106-107页 |
·试剂与材料 | 第106页 |
·仪器 | 第106-107页 |
·测定方法 | 第107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107-109页 |
·降压肽与药物的体外对比测定 | 第107-108页 |
·降压肽与三类代表性药物各自的体内量效关系变化比较 | 第108-109页 |
·降压肽与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伲福达的降压效果对比 | 第108页 |
·降压肽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缬沙坦的降压效果对比 | 第108页 |
·降压肽与ACE 抑制剂类降压药贝那普利的降压效果对比 | 第108-10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09-110页 |
第十章 海蜇降压肽制备工艺的放大试验 | 第110-116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110页 |
·材料与试剂 | 第110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110页 |
·方法 | 第110-113页 |
·放大试验生产车间图 | 第110-111页 |
·放大试验工艺流程 | 第111页 |
·试验设备图 | 第111-113页 |
·体外测定 | 第113页 |
·体内测定 | 第11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13-115页 |
·感官鉴评 | 第113-114页 |
·试样品的体外 ACE 抑制作用测定 | 第114页 |
·中试样品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| 第114-115页 |
·中试样品的体内降压活性测定 | 第115页 |
·小结与建议 | 第115-116页 |
总结 | 第116-118页 |
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18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24页 |
致谢 | 第12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