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0-11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1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·关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及其监管的理论综述 | 第14-18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及其监管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5页 |
·货币危机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| 第19-20页 |
·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模型 | 第20页 |
·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理论 | 第21-25页 |
·资本监管的潜在收益 | 第21-23页 |
·资本监管的潜在成本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国际实践 | 第25-33页 |
·发达国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5-28页 |
·美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5-27页 |
·日本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7-28页 |
·发展中国家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8-30页 |
·智利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9页 |
·马来西亚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 | 第29-30页 |
·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总结与启示 | 第30-33页 |
·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趋势势不可挡 | 第30-31页 |
·实施国际资本自由化要注意把握速度 | 第31页 |
·经济金融基本面的健康至关重要 | 第31-32页 |
·要注意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 | 第32-33页 |
第4章 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3页 |
·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测算 | 第33-37页 |
·直接测算法 | 第33-34页 |
·间接测算法 | 第34-35页 |
·克莱因法 | 第35-36页 |
·综合三种结果的我国短期资本流动规模估算和特征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43页 |
·模型的构建 | 第38-40页 |
·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5章 我国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现状与问题 | 第43-53页 |
·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现状 | 第43-44页 |
·我国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| 第44-49页 |
·基于资本流动情况的有效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基于货币政策独立性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基本结论 | 第49页 |
·短期资本规避资本管制政策的渠道分析 | 第49-52页 |
·经常项目下的短期资本流入 | 第49-50页 |
·资本项目下的短期资本流入 | 第50-51页 |
·非法渠道下的短期资本流入 | 第51-52页 |
·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52-53页 |
·管理方式过于直接 | 第52页 |
·管理手段单一 | 第52页 |
·监管机制不够健全监管力量薄弱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中国加强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监管的政策和建议 | 第53-59页 |
·完善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手段 | 第53-54页 |
·引入价格管理工具 | 第53-54页 |
·限制资金在境内的最短停留时间 | 第54页 |
·堵塞短期资本流入漏洞 | 第54-56页 |
·经常项目下流入渠道的规范 | 第54-55页 |
·资本项目下流入渠道的规范 | 第55页 |
·非法渠道下流入资本的规范 | 第55-56页 |
·建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动态均衡协调的监管机制 | 第56-59页 |
·建立健全对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动态监测体系 | 第56页 |
·实现国内监管机构的均衡协作 | 第56-57页 |
·加强国际监管协调合作 | 第57-59页 |
结论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附录 A 影响我国资本管制强度的主要法规或政策(1994~2008 年) | 第65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