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渝地区输气管道管控一体化与数据集成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34页 |
·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1页 |
·石油化工行业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| 第21-29页 |
·信息化现状 | 第22-25页 |
·关键信息技术 | 第25-27页 |
·未来发展趋势 | 第27-29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·管控一体化研究目标 | 第31-32页 |
·管理目标 | 第31页 |
·设计目标 | 第31-32页 |
·创新点 | 第32-34页 |
第2章 输气管道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 | 第34-48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34-38页 |
·技术方案设计 | 第38-45页 |
·系统总体架构 | 第39页 |
·系统技术架构 | 第39-41页 |
·数据集成平台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系统功能设计 | 第42-45页 |
·关键技术 | 第45-47页 |
·数据库技术 | 第45-46页 |
·数据接口技术 | 第46页 |
·工作流技术 | 第46-47页 |
·管网模拟优化技术 | 第47页 |
·运行环境 | 第47-48页 |
·软件环境 | 第47页 |
·硬件环境 | 第47页 |
·网络环境 | 第47页 |
·开发工具 | 第47-48页 |
第3章 数据集成平台的建立 | 第48-81页 |
·数据集成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集成数据选择 | 第49-50页 |
·集成方案结构 | 第50-54页 |
·数据集成平台总体结构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界面模块 | 第51页 |
·业务处理模块 | 第51页 |
·数据交换/规则处理系统 | 第51-52页 |
·数据访问接口 | 第52页 |
·数据存取接口 | 第52-54页 |
·信息数据分析 | 第54-61页 |
·数据编码方案 | 第61-62页 |
·数据模型设计 | 第62-66页 |
·接口实施 | 第66-76页 |
·接口步骤 | 第66页 |
·数据准备 | 第66-69页 |
·Web服务 | 第69-76页 |
·数据集成平台应用实例 | 第76-81页 |
·数据定义实例 | 第76-78页 |
·WEB服务实例 | 第78-79页 |
·接口系统定义实例 | 第79-81页 |
第4章 管网动态运营管理系统的建立 | 第81-98页 |
·业务流程整合 | 第81-87页 |
·业务流程整合概述 | 第81-82页 |
·运销业务流程现状 | 第82-83页 |
·业务流程整合 | 第83页 |
·工作流模型设计 | 第83-87页 |
·工作流程管理 | 第87页 |
·技术方案 | 第87-94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87-88页 |
·逻辑结构 | 第88-89页 |
·系统技术结构 | 第89-90页 |
·系统物理结构 | 第90-91页 |
·功能模块设计 | 第91-94页 |
·系统功能实例 | 第94-98页 |
第5章 天然气管网仿真模拟系统研究 | 第98-120页 |
·天然气管道稳态仿真模拟 | 第98-103页 |
·天然气管道仿真数学模型 | 第98-99页 |
·一般调压阀计算 | 第99-100页 |
·离心式压缩机1 | 第100页 |
·离心式压缩机2 | 第100-101页 |
·模型的求解 | 第101-103页 |
·天然气管网动态仿真模拟 | 第103-115页 |
·管道数学模型 | 第103-104页 |
·气体在非管元件中流动的数学描述 | 第104-105页 |
·节点平衡方程 | 第105页 |
·模型求解 | 第105-115页 |
·管网仿真模拟系统功能 | 第115-120页 |
·稳态模拟功能 | 第115-117页 |
·动态模拟功能 | 第117-119页 |
·与数据集成平台的接口 | 第119-120页 |
第6章 天然气调度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| 第120-126页 |
·调度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的思路 | 第120-121页 |
·故障类型的划分 | 第121-122页 |
·专家应急预案维护流程 | 第122-123页 |
·用户故障应急预案维护 | 第122页 |
·气源故障应急预案维护 | 第122-123页 |
·管线故障应急预案维护 | 第123页 |
·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故障处理流程 | 第123-124页 |
·应急决策支持系统实施过程 | 第124-126页 |
第7章 系统应用情况及前景 | 第126-136页 |
·系统应用情况 | 第126-134页 |
·系统应用前景 | 第134-136页 |
第8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136-137页 |
·结论 | 第136页 |
·建议 | 第136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8-142页 |
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 | 第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