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舞弊识别及其审计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. 导论 | 第10-20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关于管理舞弊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7页 |
·国外关于管理舞弊的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关于管理舞弊的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·小结 | 第17页 |
·研究方法与框架 | 第17-20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框架 | 第18-20页 |
2. 管理舞弊的定量识别 | 第20-32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0-23页 |
·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23-24页 |
·变量设计与模型选择 | 第24-25页 |
·变量设计 | 第24-25页 |
·模型选择 | 第25页 |
·模型检验及其结论 | 第25-32页 |
·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| 第25-28页 |
·模型回归检验 | 第28-30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局限 | 第31-32页 |
3. 管理舞弊的定性识别 | 第32-42页 |
·管理舞弊的压力特征 | 第32-35页 |
·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压力 | 第32-33页 |
·公司行业竞争的压力 | 第33页 |
·公司外部融资的压力 | 第33-35页 |
·管理舞弊的机会特征 | 第35-39页 |
·公司治理系统的缺陷 | 第35-37页 |
·企业会计准则的缺陷 | 第37-38页 |
·外部监管方面的缺陷 | 第38-39页 |
·管理舞弊的借口 | 第39页 |
·识别管理舞弊的红旗标志 | 第39-42页 |
4. 管理舞弊的审计模式 | 第42-52页 |
·公司治理导向审计的局限性 | 第42-43页 |
·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确立 | 第43-44页 |
·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策略 | 第44-49页 |
·独立审计师的职业怀疑精神与专业判断能力 | 第44-45页 |
·管理层“中性”假设变更 | 第45-46页 |
·管理舞弊红旗标志的关注 | 第46-47页 |
·分析性复核的实施 | 第47-48页 |
·管理舞弊风险的评估 | 第48页 |
·会计估计的重新测试 | 第48-49页 |
·现场调研及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| 第49页 |
·管理舞弊审计运行程序 | 第49-52页 |
5. 管理舞弊审计风险测度与控制 | 第52-57页 |
·管理舞弊审计风险测度 | 第52-54页 |
·管理舞弊审计风险的界定 | 第52-53页 |
·管理舞弊审计风险的测度 | 第53-54页 |
·管理舞弊审计风险控制 | 第54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3页 |
后记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6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