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. 前言 | 第11-22页 |
·肿瘤转移基本过程 | 第12-13页 |
·肿瘤转移分子生物学机制 | 第13-21页 |
·现有的研究肿瘤血管新生的模型 | 第21-22页 |
2. 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活血化疲药物在治疗中的应用 | 第22-32页 |
·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| 第22-23页 |
·中医治疗的思路 | 第23-25页 |
·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肿瘤 | 第25-28页 |
·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| 第28-32页 |
3. 材料与试剂 | 第32-47页 |
·实验所用药品 | 第32页 |
·实验动物 | 第32页 |
·试剂 | 第32-34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34-35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35-47页 |
·观察方法及指标 | 第47页 |
·资料统计 | 第47页 |
4. 实验结果 | 第47-60页 |
·血管形成的形态学观察 | 第47-52页 |
·HE染色切片二维参数测量 | 第52-60页 |
5. 讨论 | 第60-70页 |
·实验总结 | 第60-62页 |
·现有的肿瘤治疗手段 | 第62-67页 |
·抗血管新生治疗的优势 | 第67-68页 |
·血府逐瘀汤抑制新生血管形成,防止肿瘤转移的机理可能是 | 第68-69页 |
·常见的具有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| 第69-70页 |
6. 结论及展望 | 第70-72页 |
附录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8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| 第78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