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临床研究 | 第8-21页 |
一、诊断标准 | 第8-9页 |
(一) 西医诊断标准 | 第8页 |
(二) 中医诊断标准 | 第8-9页 |
二、病例标准 | 第9-10页 |
(一) 纳入标准 | 第9页 |
(二) 排除标准 | 第9-10页 |
(三) 脱落、剔除标准 | 第10页 |
三、临床资料 | 第10-11页 |
(一) 年龄、性别 | 第10页 |
(二) 病程 | 第10-11页 |
(三) 病情 | 第1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4页 |
(一) 治疗方法 | 第11-13页 |
(二) 观察指标 | 第13-14页 |
(三) 评定标准 | 第14页 |
(四) 统计方法 | 第14页 |
五、研究结果 | 第14-21页 |
(一) 治疗各个时间点,症状和体征总积分及治疗疗效情况 | 第14-19页 |
(二) 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次症和兼症的分布情况 | 第19-21页 |
讨论 | 第21-31页 |
一、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| 第21-24页 |
(一)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| 第21-22页 |
(二)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| 第22-24页 |
二、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依据 | 第24-28页 |
(一) 经络与鼻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(二) 取穴依据 | 第25-26页 |
(三) 其他研究因素 | 第26-27页 |
(四) 相关临床研究 | 第27-28页 |
三、结果分析 | 第28-29页 |
四、机理初探 | 第29-30页 |
(一) 从经络腧穴角度探讨 | 第29页 |
(二) 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 | 第29-30页 |
五、问题及展望 | 第30-31页 |
结语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
综述 | 第33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详细摘要 | 第47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