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其他学科论文--中医泌尿学论文

健脾补肾、泻浊祛瘀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研究

提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8页
引言第8-9页
临床研究第9-18页
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9-14页
  (一) 资料来源第9页
  (二) 病例选择第9-11页
  (三) 治疗方案第11页
  (四) 观察指标第11-13页
  (五) 疗效判断标准第13-14页
  (六) 统计学处理第14页
 二、结果第14-18页
  (一) 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和尿蛋白的变化第14页
  (二) 两组治疗前后ET、尿NAG 酶的变化第14-15页
  (三) 两组治疗前后PTH 的变化第15页
  (四) 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第15-16页
  (五) 两组治疗前后各种临床症状疗效比较第16页
  (六) 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第16-17页
  (七) 两组综合疗效比较第17页
  (八) 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第17-18页
实验研究第18-27页
 一、材料与方法第18-21页
  (一) 实验动物第18页
  (二) 药物第18页
  (三) 药物配制第18页
  (四) 试剂来源及主要仪器设备第18-19页
  (五) 实验方法第19页
  (六) 观察指标和标本的采集与制备第19-21页
  (七) 统计学处理第21页
 二、结果第21-27页
  (一) 各组大鼠尿NAG 酶测定结果第21-22页
  (二) 各组大鼠血肌酐的比较第22页
  (三) 各组大鼠尿素氮的比较第22-23页
  (四) 各组大鼠肾脏组织学改变第23-27页
讨论第27-40页
 一、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27-29页
 二、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29-30页
 三、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探讨第30-32页
 四、治则治法探讨第32-35页
  (一) 脾肾两虚、浊瘀阻滞证的治疗原则第32页
  (二) 祛毒颗粒的药物组成及方义第32-35页
 五、祛毒颗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探讨第35-40页
  (一) 改善肾小管、肾间质病变第35-36页
  (二) 改善血液流变学状态,保护肾血管第36-37页
  (三) 清除肠道毒素第37-38页
  (四) 改善全身营养状态,提高机体免疫力第38-40页
结语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综述第44-51页
附录第51-60页
致谢第60-61页
详细摘要第61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IUD出血副反应中医证候分布及辨证特点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
下一篇:观察针刺局部穴位配合不同临床常见因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