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导言 | 第11-14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| 第11-13页 |
三、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的基础性分析 | 第14-22页 |
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现状 | 第14-18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概念 | 第14页 |
二、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规定 | 第14-15页 |
三、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现状分析 | 第15-18页 |
第二节 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的必要性 | 第18-20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立法是商业银行系统自我调节的需要 | 第19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破产立法是防范化解银行业危机的需要 | 第19-20页 |
三、商业银行破产立法是增强商业银行的对外开放与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| 第20页 |
第三节 商业银行破产立法的特殊性 | 第20-22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法内在属性中的特殊性 | 第20-21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破产法表现形式上的特殊性 | 第21页 |
三、商业银行破产法具体内容里的特殊性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商业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选择 | 第22-26页 |
第一节 商业银行破产立法模式借鉴 | 第22-23页 |
一、普通法模式 | 第22页 |
二、特别法模式 | 第22-23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分析与立法选择 | 第23-26页 |
一、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 | 第23页 |
二、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的立法模式选择 | 第23-26页 |
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启动程序之破产标准的立法选择 | 第26-33页 |
第一节 商业银行破产的三种主要标准 | 第26-29页 |
一、流动性标准 | 第26-27页 |
二、资产负债标准 | 第27-28页 |
三、监管性标准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标准分析与立法选择 | 第29-33页 |
一、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破产标准分析 | 第29-30页 |
二、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标准的立法选择 | 第30-33页 |
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主体的立法选择 | 第33-40页 |
第一节 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主体立法借鉴 | 第33-35页 |
一、英国(普通法模式下的多个申请主体:债权人、债务人、监管机构 | 第33-34页 |
二、保加利亚(单一地规定为国家银行) | 第34页 |
三、美国(排他地给予了银行监督当局)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主体分析与立法选择 | 第35-40页 |
一、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主体 | 第35-36页 |
二、我国商业银行破产申请主体的立法选择 | 第36-40页 |
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的立法选择 | 第40-47页 |
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分析 | 第40-41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 | 第40-41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与一般企业破产重整制度的差异性分析 | 第41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程序的立法选择 | 第41-44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申请的审查 | 第42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计划的表决 | 第42-43页 |
三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措施的明确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商业银行破产重整与接管的区分及协调 | 第44-47页 |
一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与接管的区别 | 第44-45页 |
二、商业银行破产重整与接管的协调 | 第45-47页 |
第六章 商业银行破产清算制度的立法选择 | 第47-55页 |
第一节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案件分析 | 第47-49页 |
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清算制度分析与立法选择 | 第49-55页 |
一、银行破产清算人 | 第49-50页 |
二、银行清算中的特殊保护 | 第50-53页 |
三、商业银行破产清算中的权力冲突与立法选择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后记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