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用麸皮生物发酵制备低聚糖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8页 |
| 致谢 | 第8-15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5-23页 |
| ·里氏木霉 | 第15页 |
| ·纤维素酶系和木聚糖酶系的概述 | 第15-17页 |
| ·纤维素降解酶系 | 第15-16页 |
| ·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| 第16页 |
| ·木聚糖酶系 | 第16-17页 |
| ·麸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| 第17-20页 |
| ·小麦的结构和组成 | 第17-18页 |
| ·小麦麸皮的应用 | 第18-20页 |
| ·低聚糖的发展 | 第20-22页 |
| ·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2-23页 |
| 第二章 里氏木霉液态发酵及培养基的优化 | 第23-32页 |
| ·引言 | 第23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23-26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23-24页 |
| ·菌种与培养方法 | 第23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23-24页 |
| ·实验仪器和设备 | 第2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4-26页 |
| ·粗酶液制备 | 第24页 |
| ·酶活的测定 | 第24-26页 |
| ·发酵培养条件的研究 | 第26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·葡萄糖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6-27页 |
| ·木糖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27-28页 |
| ·发酵时间对产酶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麸皮含量对产酶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培养基起始pH 对产酶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| ·温度对产酶的影响 | 第30页 |
| ·表面活性剂对产酶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三章 酶的初步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的研究 | 第32-40页 |
| ·引言 | 第32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32-35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32-34页 |
| ·菌株 | 第32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32-33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33-34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34-35页 |
| ·硫酸铵分级沉淀 | 第34页 |
| ·透析脱盐 | 第34页 |
| ·SDS-PAGE 测蛋白分子量 | 第34页 |
| ·酶学性质的研究 | 第34-35页 |
| ·结果分析 | 第35-39页 |
| ·SDS-PAGE 测蛋白分子量 | 第35页 |
| ·酶学性质的研究 | 第35-39页 |
| 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 | 第35-36页 |
| ·酶的最适反应pH 值 | 第36页 |
| ·金属离子和其他试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| ·动力学常数 Km 的测定 | 第37-3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麸皮降解工艺的研究 | 第40-61页 |
| ·引言 | 第40页 |
| ·实验部分 | 第40-44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0-41页 |
| ·菌株 | 第40页 |
| 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40-41页 |
| ·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41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41-44页 |
| ·低聚糖的检测 | 第41-42页 |
| ·麸皮的预处理 | 第42-43页 |
| ·用里氏木霉产生的酶降解每一步处理后的麸皮 | 第43页 |
| ·降解工艺的研究 | 第43-44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9页 |
| ·低聚糖检测 | 第44-46页 |
| ·薄层色谱法检测低聚糖 | 第44-45页 |
| ·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低聚糖 | 第45-46页 |
| ·淀粉的去除 | 第46页 |
| ·蛋白质的去除 | 第46页 |
| ·用里氏木霉产生的酶降解每一步处理后的麸皮 | 第46-48页 |
| ·酶解工艺的研究 | 第48-59页 |
| ·不同时间产生酶的酶解效果 | 第48-50页 |
| ·不同反应时间对酶解的影响 | 第50-53页 |
| ·酶与底物的浓度对麸皮酶解的影响 | 第53-55页 |
| ·不同温度对酶解的影响 | 第55-57页 |
| ·不同pH 值对酶解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|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·结论 | 第61页 |
| ·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