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--以嘉峪关市为例
摘要 | 第1-5页 |
SUMMARY | 第5-12页 |
1 导论 | 第12-23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的思路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4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5-17页 |
·资源 | 第15页 |
·资源型产业 | 第15-16页 |
·资源型城市 | 第16-17页 |
·产业转型 | 第17页 |
·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价 | 第17-23页 |
·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国外实践模式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·国内外研究评价 | 第22-23页 |
2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相关理论 | 第23-29页 |
·产业经济学理论 | 第23-26页 |
·产业组织理论 | 第23页 |
·产业演进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产业集群理论 | 第25页 |
·区域产业布局 | 第25页 |
·产业结构优化及政策援助 | 第25-26页 |
·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循环经济理论 | 第27-29页 |
·循环经济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·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 | 第28-29页 |
3 嘉峪关市产业结构分析 | 第29-44页 |
·嘉峪关市情概况 | 第29-31页 |
·基本市情 | 第29页 |
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嘉峪关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| 第31-37页 |
·嘉峪关市三大产业结构现状及演变过程 | 第31-33页 |
·嘉峪关市农、轻、重结构 | 第33-34页 |
·农业内部结构 | 第34页 |
·工业内部结构 | 第34-37页 |
·第三产业内部结构 | 第37页 |
·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| 第37-41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38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计算结果与结构分析 | 第39-41页 |
·嘉峪关市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| 第41-44页 |
·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| 第41页 |
·经济结构单一 | 第41-42页 |
·酒钢一枝独秀,有效竞争不足 | 第42页 |
·产业结构发展具有惯性 | 第42页 |
·产业递进速度缓慢 | 第42-43页 |
·产业发展体制受束缚 | 第43-44页 |
4 嘉峪关市产业发展SWOT 分析与转型模式选择 | 第44-55页 |
·嘉峪关市实施产业转型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| 第44-45页 |
·产业转型的基本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产业链延伸模式 | 第45-46页 |
·产业更新模式 | 第46页 |
·多元复合模式 | 第46页 |
·嘉峪关市产业发展SWOT 分析 | 第46-52页 |
·优势因素S | 第46-49页 |
·劣势因素W | 第49-50页 |
·机遇因素O | 第50-51页 |
·威胁因素T | 第51-52页 |
·分析结论和路径选择 | 第52-54页 |
·嘉峪关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| 第54-55页 |
5 嘉峪关市产业转型路径与对策 | 第55-63页 |
·产业转型路径与对策 | 第55-61页 |
·做大做强钢铁主业,发挥酒钢强大优势 | 第55-56页 |
·培育和发展接续产业 | 第56-61页 |
·对产业转型的建议 | 第61-63页 |
·设立专门负责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机构 | 第61页 |
·加强保障体系建设 | 第61-62页 |
·加强内外联合,扩大经济的外向度和开放度 | 第62页 |
·注重培养和引进人才 | 第62-63页 |
6 结语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个人简介 | 第68-69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