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SUMMARY | 第6-13页 |
1 导言 | 第13-16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理论研究基础 | 第14页 |
·采用的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·实证分析 | 第14页 |
·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4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4-16页 |
2 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、研究现状 | 第16-26页 |
·城乡一体化的定义 | 第16-17页 |
·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·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关系论 | 第17页 |
·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| 第17-18页 |
·城乡边缘区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| 第19页 |
·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 | 第19页 |
·芒福德的城乡发展观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国内城乡一体化研究现状 | 第20-22页 |
·国内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 | 第22页 |
·国外城乡一体化模式研究 | 第22-24页 |
·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| 第24-26页 |
3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 | 第26-31页 |
·城市化水平比较低 | 第26-27页 |
·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差距持续拉大 | 第27-28页 |
·劳动生产率二元性特征明显 | 第28-29页 |
·城乡居民文化素质差距比较明显 | 第29-30页 |
·城乡社会保障和医疗福利差距较大 | 第30-31页 |
4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| 第31-36页 |
·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-33页 |
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| 第31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1页 |
·指标解释 | 第31-33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33-36页 |
·主成分分析 | 第34页 |
·因子分析法 | 第34-35页 |
·聚类分析法 | 第35-36页 |
5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| 第36-44页 |
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西部对比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西部区域范围界定 | 第36页 |
·关于评价指标体系个别指标调整的说明 | 第36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6-37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甘肃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 | 第39-44页 |
·评价区域范围 | 第39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9-40页 |
·因子分析 | 第40-42页 |
·聚类分析 | 第42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6 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 | 第44-53页 |
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制度因素 | 第44页 |
·重城轻乡、重工轻农的传统发展观念根深蒂固 | 第44页 |
·资金重点投向城市,农业投入总量不足 | 第44-45页 |
·城市带动功能不强,小城镇发展缓慢 | 第45-46页 |
·农业产业化水平低,龙头企业竞争力较弱 | 第46页 |
·农村基础设施滞后,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低 | 第46-47页 |
·农村金融发展滞后,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支持力度有限 | 第47-48页 |
·推进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8-53页 |
·结合实际,科学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| 第48页 |
·改革创新,构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创新机制、体制 | 第48-49页 |
·加快城市化发展,形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动力 | 第49-50页 |
·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,缩小城乡产业发展差距 | 第50-51页 |
·发展县域经济,壮大城乡一体化的实现主体 | 第51页 |
·发展农村金融,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| 第51-53页 |
结束语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9页 |
个人简介 | 第59-60页 |
导师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