牧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的功能多样性及其16SrDNA鉴定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Summary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| 1 植物内生细菌概念及其研究历史 | 第9-10页 |
| ·植物内生细菌概念演变 | 第9页 |
| ·研究历史 | 第9-10页 |
| 2 内生细菌种群及其影响因素 | 第10-11页 |
| 3 植物内生细菌的功能多样性 | 第11-13页 |
| ·固氮作用 | 第11页 |
| ·促进植物生长作用 | 第11-12页 |
| ·增强宿主植物抗逆境、抗病虫害等作用 | 第12-13页 |
| 4 植物内生细菌的生防作用 | 第13-15页 |
| ·内生细菌产生次生物质 | 第13-14页 |
| ·竞争生态位和营养物质 | 第14页 |
| ·诱导系统抗性(ISR) | 第14-15页 |
| 5 植物内生细菌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6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潜力 | 第16-18页 |
| ·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| ·植物内生细菌的应用潜力 | 第18页 |
| 7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| 第二章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测定 | 第20-30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| ·材料 | 第20-22页 |
| ·方法 | 第22-23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27页 |
| ·4 菌株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| 第23-24页 |
| ·4 菌株的抑菌效果测定 | 第24-25页 |
| ·4 菌株产植物生长素(IAA)功能 | 第25-26页 |
| ·4 菌株固氮能力测定 | 第26-27页 |
| ·4 菌株溶磷性测定 | 第27页 |
| ·4 菌株纤维素分解测定 | 第27页 |
| 3 讨论 | 第27-30页 |
| ·4 菌株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4 菌株的拮抗效果 | 第27-28页 |
| ·4 菌株产植物生长素(IAA)功能 | 第28页 |
| ·4 菌株固氮功能 | 第28-29页 |
| ·4 菌株溶磷功能 | 第29页 |
| ·4 菌株分解纤维素功能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章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主要生理特性研究 | 第30-33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·材料 | 第30页 |
| ·方法 | 第30-31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·生长曲线测定 | 第31页 |
| ·适宜pH 值测定 | 第31-32页 |
| ·耐盐性测定 | 第32页 |
| 3 讨论 | 第32-33页 |
| 第四章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的1651DNA 鉴定 | 第33-40页 |
| 1 材料与方法 | 第33-36页 |
| ·材料 | 第33-34页 |
| ·方法 | 第34-36页 |
| 2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| ·4 菌株培养特征和形态特征 | 第36-37页 |
| ·4 菌株的1651DNA 鉴定 | 第37-39页 |
| 3 讨论 | 第39-40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40-42页 |
| 1. 内生芽孢杆菌的生物学功能 | 第40页 |
| 2. 内生芽孢杆菌的生理特性 | 第40-41页 |
| 3. 内生细菌的165 rDNA 鉴定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8页 |
| 附录 | 第48-51页 |
| 附图版 | 第51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导师简介 | 第55-56页 |
| 个人简介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