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前言 | 第11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1-13页 |
·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城郊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·构建城乡绿化一体化协调发展的要求 | 第12-13页 |
·闲暇的增加以及对城市周边游的需求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·关于森林游憩的研究 | 第13-15页 |
·关于游憩需求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·小结 | 第16页 |
·研究内容和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6-17页 |
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20页 |
·城郊森林 | 第17-18页 |
·城郊森林景观 | 第18页 |
·城郊森林游憩 | 第18-19页 |
·游憩需求 | 第19-20页 |
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5页 |
·生态学理论 | 第20-22页 |
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20页 |
·森林生态学理论 | 第20-21页 |
·恢复生态学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森林培育学理论 | 第22页 |
·森林培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2页 |
·森林培育学理论的应用 | 第22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应用 | 第23页 |
·森林美学理论 | 第23-24页 |
·森林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3页 |
·森林美学理论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·旅游心理学理论 | 第24-25页 |
·旅游心理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| 第24页 |
·旅游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3 城郊森林游憩需求分析——以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为例 | 第25-41页 |
·城郊森林游憩需求行为形成机制 | 第25-27页 |
·森林游憩动机 | 第25-26页 |
·森林游憩需求及行为 | 第26-27页 |
·城郊森林游憩需求驱动机制 | 第27-30页 |
·游憩需求影响因素 | 第27-29页 |
·城郊森林游憩需求驱动力系统 | 第29-30页 |
·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游憩需求行为特征分析 | 第30-39页 |
·人口学特征分析 | 第30-32页 |
·客源市场地域特征分析 | 第32页 |
·游客行为特征分析 | 第32-33页 |
·游客对城市森林的认知 | 第33-36页 |
·森林景观美的表现形式 | 第36-37页 |
·森林景观在福建省旅游中的重要性分析 | 第37页 |
·游客对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需求的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特色及不足之处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1页 |
4 城郊森林景观改造分析——以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为例 | 第41-61页 |
·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森林资源概况分析 | 第41-45页 |
·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森林资源 | 第41-42页 |
·森林景观特征 | 第42-44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44-45页 |
·“福州国家森林公园”森林景观发展策略 | 第45-47页 |
·合理规划布局,开发旅游产品 | 第45页 |
·营建植物专类园,丰富生物多样性 | 第45-46页 |
·彰显森林文化,衬托森林主题 | 第46页 |
·加强景区管理,改进服务态度 | 第46页 |
·改善园内交通,完善休闲设施 | 第46-47页 |
·加强空间景区宣传,提升形象认知 | 第47页 |
·城郊森林景观改造模式 | 第47-59页 |
·景观改造目标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景观改造的原则 | 第48-49页 |
·景观改造模式 | 第49-59页 |
·小结 | 第59-61页 |
5 结论与讨论 | 第61-63页 |
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·讨论 | 第62-63页 |
·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62页 |
·本研究未来的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附录一:城郊森林景观游客问卷调查表 | 第66-69页 |
附录二:文中出现的树木拉丁名表 | 第69-75页 |
附录三:樱花园绿化设计平面图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