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向精益生产的RFID人员自动标识技术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3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精益生产概况 | 第9页 |
·精益生产下的人员管理 | 第9-10页 |
·精益生产与企业信息化 | 第10-11页 |
·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2-13页 |
2 RFID 人员自动标识方案研究 | 第13-2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·人员管理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自动标识技术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6-17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方案的提出 | 第17-18页 |
·方案的框架 | 第18-20页 |
·方案中的关键技术 | 第20-21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应用模式 | 第20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功能和架构 | 第20-21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数据处理模型 | 第2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3 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应用模式 | 第23-31页 |
·RFID 技术与人员的结合模式 | 第23-27页 |
·RFID 标签与人员的结合 | 第23-24页 |
·人员标签数据模型 | 第24页 |
·RFID 人员数据采集点的布置 | 第24-26页 |
·人员数据逻辑流程 | 第26-27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结合方式 | 第27-30页 |
·信息系统现状 | 第27-28页 |
·现状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集成方式 | 第29-30页 |
·专用方式 | 第30页 |
·应用模式的作用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4 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功能和架构 | 第31-47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功能 | 第31-39页 |
·考勤管理功能 | 第32-33页 |
·工作量管理功能 | 第33-35页 |
·巡检功能 | 第35-37页 |
·绩效管理功能 | 第37-38页 |
·人员弹性安排功能 | 第38-39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的架构 | 第39-41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39-40页 |
·架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硬件架构设计 | 第41-43页 |
·架构设计 | 第41-42页 |
·工位控制器设计 | 第42-43页 |
·软件架构设计 | 第43-45页 |
·架构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主要软件设计 | 第44-4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5 RFID 人员自动标识数据处理模型 | 第47-65页 |
·RFID 数据处理模型研究现状 | 第47-49页 |
·理论研究现状 | 第47-48页 |
·应用研究现状 | 第48-49页 |
·RFID 人员自动标识数据处理模型的作用 | 第49-50页 |
·双层模式的模型架构设计 | 第50-52页 |
·设计目标 | 第50页 |
·设计原则 | 第50页 |
·模型的总体功能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模型的总体框架设计 | 第51-52页 |
·双层模式模型的意义 | 第52页 |
·原始数据过滤层模型 | 第52-55页 |
·功能设计 | 第52-53页 |
·模型架构 | 第53-54页 |
·相关技术 | 第54-55页 |
·数据聚合与处理层模型 | 第55-63页 |
·功能设计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架构 | 第57-58页 |
·相关技术 | 第58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5页 |
6 应用实施案例 | 第65-73页 |
·应用背景 | 第65页 |
·系统实现及应用 | 第65-70页 |
·对象标识网络的建立 | 第65-67页 |
·应用系统功能的实现 | 第67-70页 |
·应用效果 | 第70-7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附录 | 第81页 |
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81页 |
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