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4页 |
一、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之理论基础 | 第14-17页 |
二、客观未遂论评析 | 第17-22页 |
(一) 客观危险 | 第17-19页 |
(二) 客观危险(危害)不是犯罪的本质 | 第19-20页 |
(三) 行为的危险性不能从客观上准确判断 | 第20-21页 |
(四) 因客观危险而施以刑罚,与刑法目的不符 | 第21-22页 |
三、主观未遂论评析 | 第22-26页 |
(一) 危险性格 | 第22页 |
(二) 危险性格的产生主要是社会责任,单次犯罪行为不能准确表征危险性格 | 第22-24页 |
(三) 危险性格不能准确判断,将危险性格作为处罚根据有违公平原则 | 第24-25页 |
(四) 以危险性格为处罚根据容易侵犯人权 | 第25-26页 |
四、未遂犯的处罚之实质根据 | 第26-34页 |
(一) 危险及其判断 | 第26-30页 |
1、危险概念辨析 | 第26-27页 |
2、危险如何判断? | 第27-30页 |
(二) 未遂犯处罚之实质根据 | 第30-34页 |
1、现实危险 | 第30-32页 |
2、现实危险是行为人主观罪过外化的产物 | 第32-33页 |
3、实质根据是行为人的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了现实的危险 | 第33-34页 |
五、未遂犯处罚之形式根据 | 第34-41页 |
(一) 未遂犯处罚之法律依据——修正的犯罪构成 | 第34-37页 |
(二) 构成未遂犯之形式判断标准——着手 | 第37-41页 |
六、未遂犯的处罚根据之理论运用——绝对不能 | 第41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