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趋势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的方法和重点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重点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概述 | 第17-26页 |
·团队精神 | 第17-21页 |
·团队精神的源起 | 第17-18页 |
·团队精神的含义 | 第18-19页 |
·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 | 第19-21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21-23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内涵 | 第21-22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| 第23-25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| 第23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| 第23-24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是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| 第24-2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大学生团队精神现状分析 | 第26-38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问卷调查 | 第26-30页 |
·研究设计与实施 | 第26页 |
·结论与分析 | 第26-30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·过度重视竞争 | 第30-31页 |
·过度重视自我发展 | 第31页 |
·集体观念淡薄 | 第31-32页 |
·主动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的意愿不强 | 第32页 |
·团队活动较多流于形式 | 第32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2-35页 |
·大学生自身对竞争与合作认识的偏差 | 第32-33页 |
·家庭教育及其大学生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膨胀 | 第33-34页 |
·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影响 | 第34页 |
·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欠缺 | 第34-35页 |
·对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训缺乏专业的指导 | 第35页 |
·国外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经验 | 第35-37页 |
·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35页 |
·在倡导民主与个性的同时注重理性和法治 | 第35-36页 |
·加强制度建设以激励和约束为引导 | 第36-3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对策 | 第38-54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8-40页 |
·以学生为本原则 | 第38-39页 |
·集体主义原则 | 第39页 |
·整体性原则 | 第39-40页 |
·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应处理好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·大学生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| 第40页 |
·大学生需要与他人需要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·大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| 第41页 |
·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的途径 | 第41-53页 |
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41-44页 |
·立足于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44-45页 |
·依托文化型校园建设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45-47页 |
·在大学生社团和班级及宿舍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47-49页 |
·通过开展团队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49-50页 |
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 | 第50-51页 |
·营造良好的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氛围 | 第51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