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导论 | 第10-18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| 第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6页 |
·国外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国内被害人品格证据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1章 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概述 | 第18-33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概念 | 第18-20页 |
·品格的含义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18-19页 |
·品格证据的基本概念 | 第19-20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的使用前提 | 第20-22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的相关性 | 第22-29页 |
·品格证据的相关性理论 | 第22-26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的相关性 | 第26-29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存在的价值 | 第29-32页 |
·保障被告人权利 | 第29-30页 |
·具有特殊证明价值 | 第30-3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2-33页 |
第2章 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及其例外 | 第33-55页 |
·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概述 | 第33-34页 |
·排除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的原因 | 第34-37页 |
·证明效力低下 | 第34-35页 |
·易造成对被害人的“二次伤害” | 第35-36页 |
·易导致认识偏见和混淆争议点 | 第36-37页 |
·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 | 第37-45页 |
·控辩双方提出被害人品格证据的顺序 | 第37-40页 |
·例外规则允许使用的证明方法 | 第40-45页 |
·性侵犯案件中被害人品格证据的排除规则 | 第45-48页 |
·性侵犯案件中被害人排除规则的例外 | 第48-53页 |
·被告人可以证明是他人实施了性侵犯 | 第48-49页 |
·被告人可以证明和被害人发生性关系 | 第49-50页 |
·在不违宪的前提下排除被害人品格证据 | 第50-53页 |
·被害人品格证据例外规则在特殊案件中的运用 | 第53-54页 |
·暴力型犯罪案件 | 第53页 |
·性侵犯案件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3章 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 | 第55-66页 |
·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的必要性 | 第55-58页 |
·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的可行性 | 第58-60页 |
·在证据规则的立法体例上具有相似性 | 第58-59页 |
·相关立法已经包含了品格证据 | 第59-60页 |
·故意伤害、杀人案件中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 | 第60-61页 |
·性侵犯案件中被害人品格证据规则 | 第61-65页 |
·明确排除被害人品格证据 | 第62-64页 |
·被告人可以证明自己无罪 | 第64页 |
·建立特殊的审前听证程序 | 第64-6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