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1 引言 | 第9-14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0-13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3页 |
·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2 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| 第14-24页 |
·内部控制的演变 | 第14-19页 |
·ERM 框架解读 | 第19-23页 |
·ERM 框架的内涵 | 第19页 |
·ERM 框架的目标构成 | 第19-20页 |
·ERM 框架的构成要素 | 第20-22页 |
·ERM 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 | 第22-23页 |
·概念的界定 | 第23-24页 |
·内部控制的内涵 | 第23页 |
·农村信用社 | 第23-24页 |
3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现状 | 第24-31页 |
·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24页 |
·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8页 |
·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| 第25-26页 |
·风险管理方面 | 第26-27页 |
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滞后 | 第27-28页 |
·内部稽核和外部监管不力 | 第28页 |
·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薄弱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外部原因 | 第28-29页 |
·内部原因 | 第29-31页 |
4 基于ERM 框架的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| 第31-40页 |
·构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 | 第31-32页 |
·ERM 框架下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架构 | 第32-40页 |
·内部环境 | 第32-33页 |
·目标设定 | 第33-34页 |
·事项识别 | 第34-35页 |
·风险评估 | 第35-36页 |
·风险应对 | 第36-37页 |
·控制活动 | 第37-38页 |
·信息与沟通 | 第38-39页 |
·监控 | 第39-40页 |
5 实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| 第40-49页 |
·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| 第40-43页 |
·明晰产权,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| 第40-41页 |
·增强授权的规范性和责任控制 | 第41-42页 |
·制定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 | 第42-43页 |
·防范和化解风险 | 第43-44页 |
·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| 第43页 |
·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| 第43-44页 |
·健全信贷管理体制 | 第44页 |
·改进信息管理 | 第44-46页 |
·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、共享和反馈机制 | 第44页 |
·建立完善的会计控制体系 | 第44-45页 |
·加快电子化建设 | 第45-46页 |
·加强稽核监督 | 第46-49页 |
·充分发挥稽核部门的作用,加强内部稽核建设 | 第46-47页 |
·保证外部监管部门的有效性,继续发挥人民银行的监督作用 | 第47页 |
·加强社会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督 | 第47-49页 |
6 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2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