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概述 | 第11-19页 |
·刑事质证的一般理论 | 第11-14页 |
·刑事质证的涵义 | 第11-12页 |
·刑事质证的特征 | 第12-14页 |
·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内容 | 第14-17页 |
·刑事质证的制度性保障机制 | 第14-15页 |
·刑事质证的程序性保障机制 | 第15-17页 |
·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重要价值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国外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考察与比较 | 第19-26页 |
·大陆法系的刑事质证模式及其保障性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大陆法系的刑事质证模式 | 第19页 |
·大陆法系的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 | 第19-20页 |
·英美法系的刑事质证模式及其保障性机制 | 第20-22页 |
·英美法系的刑事质证模式 | 第20-21页 |
·英美法系的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 | 第21-22页 |
·混合式刑事质证模式及其保障性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混合式刑事质证模式 | 第22页 |
·混合式刑事质证模式下的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 | 第22-23页 |
·刑事质证模式的比较及对完善我国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启示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我国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现状 | 第26-32页 |
·我国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立法现状 | 第26-27页 |
·我国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2页 |
·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·司法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 | 第29-32页 |
第4章 我国刑事质证保障性机制的完善 | 第32-47页 |
·完善证据开示制度 | 第32-37页 |
·完善我国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的可行性 | 第32-33页 |
·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建构 | 第33-37页 |
·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| 第37-40页 |
·立法上应明确规定出庭作证的证人范围 | 第37-38页 |
·明确规定证人出庭作证义务及证人拒证的法律后果 | 第38-39页 |
·完善证人权利保护制度 | 第39-40页 |
·加强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 | 第40-41页 |
·完善刑事质证规则 | 第41-47页 |
·完善交叉询问规则 | 第41-44页 |
·完善平等质证规则 | 第44页 |
·完善当庭质证规则 | 第44-45页 |
·完善直接质证规则 | 第45页 |
·完善全面质证规则 | 第45-47页 |
结语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