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8页 |
·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5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及内容框架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| 第16-18页 |
·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的不足 | 第17-18页 |
第2章 交易对象与商品二重性矛盾分析 | 第18-22页 |
·购买目的与交易对象:"使用价值(效用)"还是"物" | 第18-19页 |
·使用价值的概念分析 | 第18页 |
·现实的交易对象 | 第18页 |
·消费者的购买目的 | 第18-19页 |
·"物"作为交易对象:现实与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以"物"作为交易对象的广泛存在与发展 | 第19页 |
·以"物"作为交易对象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| 第20-21页 |
·市场经济体制内的部分解决办法 | 第21-22页 |
第3章 交易对象的改变与商品二重性矛盾的解决 | 第22-34页 |
·以"效用"作为交易对象的出现与基本主张 | 第22-24页 |
·以连续服务作为交易对象的现实与发展 | 第24-26页 |
·连续服务作为交易对象产生的社会变革 | 第26-31页 |
·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使用价值为中心带来的生产形式的变革 | 第26-29页 |
·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使用价值为中心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 | 第29-30页 |
·连续服务与经济形态变革 | 第30-31页 |
·连续服务作为交易对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——美国汽车保有量减少的启示 | 第31-32页 |
·连续服务对于商品二重性矛盾的缓解程度分析 | 第32-34页 |
·连续服务实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结 | 第32-33页 |
·连续服务能够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实现 | 第33页 |
·连续服务对于解决商品二重性矛盾的局限性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连续服务对于各利益主体的影响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连续服务与生产者 | 第34-35页 |
·连续服务与消费者 | 第35-36页 |
·连续服务与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| 第36-39页 |
·降低资源消耗水平,减少环境污染 | 第37页 |
·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消费差距,改善社会福利水平 | 第37页 |
·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,减少物资流通量、增加非物质流通量 | 第37页 |
·改善社会就业 | 第37页 |
·改善社会服务体系,优化经济结构 | 第37-38页 |
·改变社会经济目标 | 第38页 |
·降低社会总成本水平 | 第38页 |
·缩小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周期波动幅度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基本结论与推进连续服务的对策 | 第39-43页 |
·基本结论 | 第39页 |
·推进连续服务的主要对策 | 第39-43页 |
·建设科学的法制体系 | 第40页 |
·建立较为健全的商业信用体系 | 第40页 |
·制定促进连续服务发展的产业政策 | 第40-41页 |
·制定相关反垄断法规,禁止企业垄断行为 | 第41页 |
·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,实行梯度推进 | 第41-42页 |
·根据产业、行业和客户需求特点,实行梯次推进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-46页 |
论文作者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