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理论 | 第12-19页 |
·政治参与理论 | 第12-16页 |
·政治参与的内涵和外延 | 第12-13页 |
·政治参与的类型 | 第13-14页 |
·政治参与的方式 | 第14页 |
·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和方向 | 第14-16页 |
·社会化理论 | 第16-19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内涵和研究概况 | 第16-17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特点、媒介和影响因素 | 第17页 |
·政治社会化的类型、方式和作用 | 第17-19页 |
第3章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表现及影响 | 第19-26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表现 | 第19-22页 |
·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取轻视甚至抵制的态度 | 第19-20页 |
·漠视选举等政治参与活动,形式主义严重 | 第20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功利性强,社会政治责任感低 | 第20-21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愿高,参与能力低 | 第21-22页 |
·漠视国家政治活动及方针政策,试图游离于政治之外 | 第22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负面影响 | 第22-26页 |
·妨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,影响中国政治长远发展的未来 | 第23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,影响社会动态可持续的稳定 | 第23-24页 |
·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,制约政治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| 第24页 |
·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,阻碍大学生全面发展 | 第24-26页 |
第4章 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的影响因素 | 第26-34页 |
·社会因素影响 | 第26-28页 |
·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善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不良政治文化因素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·学校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| 第28页 |
·高校中的不正之风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家庭影响 | 第29-30页 |
·个体的差异 | 第30-31页 |
·其他因素的影响 | 第31-34页 |
·缺乏培养"公民意识"的政治文化氛围 | 第31页 |
·媒体的误导 | 第31-32页 |
·互联网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第5章 化解大学生政治参与冷漠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| 第34-45页 |
·加强政治文化建设,营造良好社会政治氛围,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| 第34-38页 |
·弘扬主流政治文化,减少各类政治社会化途径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·优化校园文化环境,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 | 第36-37页 |
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,拓宽政治参与渠道 | 第37-38页 |
·纠正偏颇的政治认识观念,培养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 | 第38-45页 |
·加强政治观及参与意识教育,强化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 | 第38-39页 |
·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,加强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引导 | 第39-42页 |
·注重发挥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 | 第42-43页 |
·提高自身政治素质,培养自身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1 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| 第50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