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中国史论文--封建社会(公元前475~公元1840年)论文--三国、晋、南北朝(220~589年)论文

驳杂与务实:《抱朴子外篇》政治思想新研

中文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4页
绪论第14-32页
 研究综述第14-27页
 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7-30页
 本文创新点第30-32页
第一章 葛洪生平及著作分析第32-53页
 第一节 葛洪生平考第32-44页
     ·关于葛洪卒年的各种争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葛洪卒年各说法之辨析第35-39页
     ·“八十一岁说”之由来第39-44页
 第二节 《抱朴子外篇》文本分析第44-53页
     ·字数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 ·篇章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·次序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《行品》篇分析第50-53页
第二章 《抱朴子外篇》的哲学观和人生观第53-83页
 第一节 言行观第53-65页
     ·先秦两汉时期对于“言”“行”的讨论第54-57页
     ·重“言”、慎“言”第57-62页
     ·“言”重于“行”第62-65页
 第二节 人生观第65-74页
     ·“三不朽”的提出与发展第65-67页
     ·弃"立功“而”“立德”“立言”第67-71页
     ·人生价值理想的背景和原因第71-74页
 第三节 隐逸观第74-83页
     ·隐逸的产生和发展第74-77页
     ·隐逸思想的具体内容第77-81页
     ·“出处同归”与魏晋士风第81-83页
第三章 《抱朴子外篇》政治思想研究第83-125页
 第一节 有君无君之辩第83-93页
     ·鲍敬言的无君论第85-89页
     ·葛洪的有君论第89-91页
     ·无君与有君之辨第91-93页
 第二节 君臣之道第93-104页
     ·先秦以来的君臣关系第93-94页
     ·君的标准第94-98页
     ·臣的标准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反对废立君主第101-104页
 第三节 以礼治国第104-115页
     ·以“礼”为主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·以“刑”为辅第108-111页
     ·恢复肉刑第111-115页
 第四节 举贤任能第115-125页
     ·举贤的重要性第115-117页
     ·选贤的方式第117-121页
     ·重视基层官吏第121-125页
第四章 《抱朴子外篇》文化思想研究第125-154页
 第一节 批判士风第125-133页
     ·“汉末”“东吴”政治之弊端第125-126页
     ·批评浮华交游第126-128页
     ·反对酗酒之风第128-129页
     ·待人以礼第129-133页
 第二节 仁明第133-139页
     ·仁、明的提出和发展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《抱朴子外篇》中对仁、明的理解第134-139页
 第三节 贵今第139-146页
     ·魏晋之前的历史观第139-142页
     ·历史变化论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今不弱古的进化观第143-146页
 第四节 重文第146-154页
     ·先秦两汉以来的文学发展第146-148页
     ·对文章的重视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·重视文章的实用性第149-152页
     ·文章发展观第152-154页
第五章 儒道之间第154-178页
 第一节 儒道关系第154-167页
     ·“道”与“道家”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·“道”和“儒”的文本分析第157-160页
     ·《抱朴子外篇》中对于“道家”和“儒家”的认识第160-162页
     ·《抱朴子内篇》中葛洪对“道”“儒”的认识第162-167页
 第二节 论诸子第167-178页
     ·论老庄第167-170页
     ·论墨杨第170-178页
结语第178-180页
参考文献第180-187页
致谢第187-188页
附录第188-199页
 附录一:葛洪或《抱朴子》部分研究目录第188-196页
 附录二:书目勘误表第196-199页
个人简历第199页
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199页

论文共1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国语》与先秦文化精神
下一篇: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--以先秦六本兵书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