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池煤矿瓦斯分布规律及突出危险性研究
| 致谢 | 第1-5页 |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9页 |
| 1 前言 | 第9-19页 |
| ·矿井瓦斯分布规律研究历史及现状 | 第9-11页 |
| ·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| ·突出现状 | 第11-14页 |
| ·突出预测现状 | 第14-17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页 |
| ·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2 矿井概况 | 第19-28页 |
| ·矿井地质概况 | 第20-26页 |
| ·地层 | 第20-22页 |
| ·构造 | 第22-25页 |
| ·煤层 | 第25-26页 |
| ·矿井生产概况 | 第26页 |
| ·矿井开拓及开采方式 | 第26页 |
| ·矿井通风及瓦斯状况 | 第26-27页 |
| ·矿井通风 | 第26-27页 |
| ·矿井瓦斯涌出现状 | 第27页 |
| ·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3 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 | 第28-35页 |
| ·地勘瓦斯含量可靠性评价及测值校正 | 第28-29页 |
| ·煤层瓦斯含量井下补充测定 | 第29-33页 |
| ·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方法 | 第29-31页 |
| ·煤层瓦斯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1-33页 |
| ·煤层瓦斯分布规律 | 第33-34页 |
| ·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4 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| 第35-45页 |
| ·区域地质演化的控制作用 | 第35-36页 |
| ·地质构造控制作用 | 第36-40页 |
| ·褶皱构造控制作用 | 第36-38页 |
| ·断裂构造控制作用 | 第38页 |
| ·陷落柱影响 | 第38-40页 |
| ·埋藏深度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| ·煤层围岩 | 第42-43页 |
| ·煤层厚度 | 第43-44页 |
| ·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5 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| 第45-55页 |
| ·矿井及邻近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概况 | 第45页 |
| ·15 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 | 第45-52页 |
| ·单项指标法 | 第45-46页 |
| ·综合指标法 | 第46-47页 |
| ·区域预测参数测定方法及测定结果 | 第47-51页 |
| ·评价参数取值原则 | 第51页 |
| ·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 | 第51-52页 |
| ·15 煤层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 | 第52-54页 |
| ·依瓦斯含量指标划分 | 第53页 |
| ·依瓦斯压力指标划分 | 第53-54页 |
| ·小结 | 第54-55页 |
| 6 15 煤层瓦斯地质图编制 | 第55-59页 |
| ·编图原理和目的 | 第55-56页 |
| ·编图内容和方法 | 第56-59页 |
| ·地理底图 | 第56页 |
| ·地质内容 | 第56页 |
| ·瓦斯内容和方法 | 第56-59页 |
| 7 结语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3-64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