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西铜石地区金矿成矿预测
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前言 | 第10-26页 |
·世界及我国金矿资源概述 | 第11-14页 |
·金在地球中的分布 | 第11页 |
·世界金矿资源分布特征 | 第11-12页 |
·世界主要金矿类型 | 第12页 |
·我国金矿资源特点 | 第12-13页 |
·我国主要金矿类型 | 第13-14页 |
·选题依据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5-24页 |
·国内外成矿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·研究区金矿研究现状 | 第20-24页 |
·研究内容、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5页 |
·完成工作量 | 第25页 |
·主要研究成果 | 第25-26页 |
2 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| 第26-34页 |
·区域地层 | 第26-27页 |
·区域构造 | 第27-28页 |
·区域岩浆岩 | 第28页 |
·区域矿产 | 第28页 |
·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| 第28-30页 |
·磁异常特征 | 第28-29页 |
·重力场特征 | 第29-30页 |
·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0-34页 |
·地球化学特征 | 第30-32页 |
·化探异常特征 | 第32-34页 |
3 铜石地区地质特征 | 第34-46页 |
·地层 | 第34-39页 |
·新太古界 | 第35页 |
·新元古界 | 第35页 |
·古生界 | 第35-37页 |
·中生界 | 第37-38页 |
·新生界 | 第38-39页 |
·构造 | 第39-40页 |
·岩浆岩 | 第40-46页 |
·新太古代—元古代岩浆岩 | 第40页 |
·中生代岩浆岩 | 第40-46页 |
4 典型金矿床特征 | 第46-64页 |
·研究区金矿化类型 | 第46页 |
·归来庄金矿床特征 | 第46-56页 |
·矿体特征 | 第46-47页 |
·矿石类型 | 第47-48页 |
·矿石结构及构造 | 第48页 |
·矿石的矿物组成 | 第48-49页 |
·矿石的化学成分 | 第49页 |
·金矿物特征 | 第49-50页 |
·围岩蚀变特征 | 第50-51页 |
·矿床地球物理特征 | 第51-52页 |
·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| 第52-54页 |
·成矿流体特征 | 第54-55页 |
·矿床类型及成因 | 第55-56页 |
·磨坊沟金矿床特征 | 第56-61页 |
·矿体地质特征 | 第56-57页 |
·矿石类型 | 第57页 |
·矿石结构及构造 | 第57页 |
·矿石矿物组成 | 第57-58页 |
·矿石化学成分 | 第58页 |
·金矿物特征 | 第58页 |
·围岩蚀变特征 | 第58-59页 |
·成矿流体特征 | 第59-60页 |
·矿床类型及成因 | 第60-61页 |
·找矿模型 | 第61-64页 |
·成矿模式 | 第61-62页 |
·找矿标志 | 第62-64页 |
5 成矿预测 | 第64-70页 |
·控矿因素分析 | 第64页 |
·地层因素 | 第64页 |
·构造因素 | 第64页 |
·岩浆活动因素 | 第64页 |
·预测的依据 | 第64-66页 |
·地质依据 | 第64-65页 |
·地球物理依据 | 第65页 |
·地球化学依据 | 第65-66页 |
·预测准则 | 第66页 |
·初步预测结果 | 第66-69页 |
·找矿靶区预测 | 第66-67页 |
·成矿深度预测 | 第67-69页 |
·野外靶区验证 | 第69-70页 |
6 结论及建议 | 第70-72页 |
·结论 | 第70页 |
·建议 | 第70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6-77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