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2-20页 |
1.1 蜜蜂保护的重要性 | 第12-13页 |
1.1.1 蜜蜂授粉的意义 | 第12页 |
1.1.2 蜜蜂及其产品的价值 | 第12-13页 |
1.2 蜜蜂健康的威胁因素 | 第13-15页 |
1.2.1 生物因素 | 第14-15页 |
1.2.2 非生物因素 | 第15页 |
1.3 蜜蜂病毒 | 第15-17页 |
1.3.1 蜜蜂RNA病毒 | 第15-16页 |
1.3.2 蜜蜂DNA病毒 | 第16-17页 |
1.3.3 蜜蜂病毒对蜜蜂健康的影响 | 第17页 |
1.4 蜜蜂丝状病毒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1.4.1 蜜蜂丝状病毒流行与分布 | 第17-18页 |
1.4.2 蜜蜂丝状病毒基本特点 | 第18页 |
1.4.3 蜜蜂丝状病毒基因组 | 第18页 |
1.5 研究蜜蜂丝状病毒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6 研究蜜蜂丝状病毒的技术路线图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 蜜蜂丝状病毒在其他蜂种及蜡螟中的鉴定及其聚合酶的克隆与分析 | 第20-26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1.1 试验样本 | 第20页 |
2.1.2 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0-21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2.1 样本总DNA的提取 | 第21页 |
2.2.2 引物合成与稀释 | 第21页 |
2.2.3 PCR反应 | 第21页 |
2.2.4 电泳检测 | 第21页 |
2.2.5 DNA聚合酶的克隆与进化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3.1 蜜蜂丝状病毒在昆虫中的检测 | 第22-23页 |
2.3.2 蜜蜂丝状病毒DNA聚合酶进化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4 讨论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蜜蜂丝状病毒纯化方法的优化 | 第26-32页 |
3.1 试验材料 | 第26页 |
3.1.1 试验样本 | 第26页 |
3.1.2 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26页 |
3.2 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2.1 未改进的试验方法 | 第26页 |
3.2.2 改进后的试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2.3 蜜蜂丝状病毒绝对定量方法的建立 | 第27页 |
3.3 试验结果 | 第27-31页 |
3.3.1 方法改进前后的过程 | 第27-28页 |
3.3.2 方法改进前后的病毒电镜图 | 第28-29页 |
3.3.3 蜜蜂丝状病毒绝对定量方法的建立 | 第29-31页 |
3.4 讨论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蜜蜂丝状病毒中国株基因组测序 | 第32-40页 |
4.1 试验材料 | 第32页 |
4.1.1 试验样本 | 第32页 |
4.1.2 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32页 |
4.2 试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4.2.1 基因组序列组装 | 第32页 |
4.2.2 基因组未完整序列的克隆与测序 | 第32-33页 |
4.3 试验结果 | 第33-39页 |
4.3.1 中国株AmFV基因组的特征 | 第33-34页 |
4.3.2 中国株AmFV基因组的注释 | 第34-35页 |
4.3.3 中国株AmFV基因组与其他病毒的比较 | 第35-39页 |
4.4 讨论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蜜蜂丝状病毒蛋白质组鉴定 | 第40-49页 |
5.1 试验材料 | 第40页 |
5.1.1 试验样本 | 第40页 |
5.1.2 主要仪器及试剂 | 第40页 |
5.2 试验方法 | 第40-44页 |
5.2.1 病毒的纯化 | 第40页 |
5.2.2 蛋白质质谱鉴定 | 第40-42页 |
5.2.3 质谱鉴定出的蜜蜂丝状病毒主要蛋白的原核表达 | 第42-44页 |
5.3 试验结果 | 第44-48页 |
5.3.1 质谱鉴定出的蜜蜂丝状病毒蛋白 | 第44-45页 |
5.3.2 质谱鉴定出的蜜蜂丝状病毒蛋白功能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3.3 质谱鉴定出的蜜蜂丝状病毒主要蛋白的原核表达 | 第46-48页 |
5.4 讨论 | 第48-49页 |
第六章 全文结论 | 第49-51页 |
6.1 研究总结 | 第49页 |
6.2 前景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