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电力谐波改进测量方法研究
| 致谢 | 第4-5页 | 
| 摘要 | 第5-6页 | 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 
| 1 绪论 | 第11-21页 | 
| 1.1 引言 | 第11-13页 | 
| 1.1.1 谐波的定义与来源 | 第11-12页 | 
| 1.1.2 谐波的危害 | 第12-13页 | 
| 1.2 电力谐波测量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3-19页 | 
| 1.2.1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 
| 1.2.2 卡尔曼滤波法 | 第15页 | 
| 1.2.3 神经网络法 | 第15-16页 | 
| 1.2.4 希尔伯特-黄变换法 | 第16-17页 | 
| 1.2.5 多重信号分类法 | 第17-18页 | 
| 1.2.6 小波变换法 | 第18-19页 | 
| 1.2.7 普朗尼法 | 第19页 | 
| 1.3 本文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 
| 2 基于DFT的电力谐波分析算法 | 第21-29页 | 
| 2.1 基于DFT算法的测量误差来源 | 第21-23页 | 
| 2.1.1 栅栏效应 | 第21页 | 
| 2.1.2 频谱泄漏 | 第21-23页 | 
| 2.1.3 其他误差来源 | 第23页 | 
| 2.2 误差抑制方法 | 第23-26页 | 
| 2.2.1 加窗FFT | 第23-24页 | 
| 2.2.2 时域同步法 | 第24-25页 | 
| 2.2.3 插值法 | 第25-26页 | 
| 2.2.4 相位差法 | 第26页 | 
| 2.3 谐波测量相关标准 | 第26-29页 | 
| 2.3.1 谐波测量规范 | 第26-27页 | 
| 2.3.2 谐波测量精度要求 | 第27-29页 | 
| 3 基于频率补偿的改进插值算法 | 第29-43页 | 
| 3.1 传统插值算法的误差分析 | 第29-31页 | 
| 3.2 基于频率补偿的改进方法 | 第31-35页 | 
| 3.2.1 修正公式改进 | 第31-33页 | 
| 3.2.2 频谱分析和电参量估计 | 第33-35页 | 
| 3.3 仿真分析及验证 | 第35-43页 | 
| 3.3.1 仿真参数与信号模型 | 第35-36页 | 
| 3.3.2 仿真实验分析 | 第36-40页 | 
| 3.3.3 噪声环境下仿真分析 | 第40-43页 | 
| 4 考虑不同分量间谱泄漏干扰的插值算法 | 第43-54页 | 
| 4.1 误差分析 | 第43-44页 | 
| 4.2 插值方法 | 第44-47页 | 
| 4.2.1 窗函数选择 | 第44-45页 | 
| 4.2.2 频率修正方法 | 第45-47页 | 
| 4.3 谐波参量估计方法 | 第47-49页 | 
| 4.4 仿真及实验分析 | 第49-54页 | 
| 4.4.1 电参量估计仿真分析 | 第49-52页 | 
| 4.4.2 噪声环境下仿真分析 | 第52-53页 | 
| 4.4.3 不同采样时窗下仿真分析 | 第53-54页 | 
| 5 改进相位差方法 | 第54-68页 | 
| 5.1 现有方法和误差分析 | 第54-56页 | 
| 5.1.1 相位差校正算法 | 第54-56页 | 
| 5.1.2 误差分析 | 第56页 | 
| 5.2 考虑长程谱泄漏干扰的改进方法 | 第56-59页 | 
| 5.2.1 改进的修正方法 | 第56-59页 | 
| 5.2.2 电参量测量的实现 | 第59页 | 
| 5.3 数值仿真及分析验证 | 第59-68页 | 
| 5.3.1 频率稳定时的仿真分析 | 第59-62页 | 
| 5.3.2 频率波动环境下的仿真分析 | 第62-64页 | 
| 5.3.3 含噪声干扰的仿真分析 | 第64-65页 | 
| 5.3.4 计算量仿真分析 | 第65-68页 | 
| 6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 
| 6.1 本文工作总结 | 第68-69页 | 
| 6.2 未来工作展望 | 第69-70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 
|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