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收入与分配论文

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及其政策研究--基于教育财政视角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相关概念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对象第16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6-17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目标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主要创新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不足之处第20-21页
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21-36页
    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能力贫困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贫困文化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功能贫困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贫困恶性循环论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社会排斥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无产阶级贫困论第25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第26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从贫困到贫困代际传递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研究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关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政策机制研究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现有研究述评第35-36页
第三章 中国代际贫困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第36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基于“五位一体”发展理念的理论框架构建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五位一体”发展理念内涵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理论框架构建原则第36-37页
    第二节 中国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第37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经济因素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育因素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社会生活保障因素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生态保护因素第47-50页
第四章 贫困代际传递的测度方法研究第50-56页
    第一节 传统微观测度方法第50页
    第二节“宏观代际”测度方法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宏观代际”收入弹性的定义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宏观代际”收入弹性测度第51-56页
第五章 贫困代际传递的实证分析第56-72页
    第一节 基于全国范围的贫困代际传递实证分析第56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第58-65页
    第二节 基于区域省份的贫困代际传递实证分析第65-7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本节测度方法特征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第68-72页
第六章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的实践总结第72-109页
    第一节 国际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比较分析第73-8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发展极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——以巴西为例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农业科技革命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——以印度为例第76-7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政治赋权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——以美国为例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“易地生态搬迁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模式——以泰国为例第82-84页
    第二节 我国扶贫工作实践总结第84-9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扶贫工作措施第85-9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扶贫工作成效第90-9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97-99页
    第三节 我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的现状分析及矛盾总结第99-10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措施第99-10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成效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工作中的问题第106-109页
第七章 教育财政因素对我国贫困代际传递的阻断路径研究第109-119页
    第一节 教育财政因素的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路径理论框架第109-11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财政的直接阻断路径理论框架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育财政的间接阻断路径理论框架第110-113页
    第二节 教育财政因素的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路径实证测度第113-11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模型构建第1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实证结果分析第115-119页
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19-124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119-121页
    第二节 政策建议第121-124页
参考文献第124-134页
附录第134-156页
    表1:我国1978-2017年贫困人口变化第134-135页
    表2:我国1978年-2017年扶贫标准线变化第135-137页
    表3:我国1978年-2017年历年贫困发生率和扶贫标准变化第137-138页
    表4:我国1998-2017东部、中部、西部贫困人口变化第138-139页
    表5:我国2000年-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变化第139页
    表6:我国2000年-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分项收入占比变化第139页
    表7:2000年-2016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变化趋势第139-140页
    表8:2000年-2016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趋势第140页
    表9:2000年-2016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变化趋势第140-141页
    表10:2000年-2016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“老四通”变化趋势第141页
    表11:2000年-2016年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新“新四通”变化趋势第141页
    表12:我国2011年之后系统性教育扶贫政策内容第141-143页
    表13:我国1978年-2018年GDP总量及其增速变化第143-145页
    表14:我国1978年-2018年西部贵州、云南、宁夏、山西GDP总量变化第145-146页
    表15:我国1978年-2018年西部贵州、云南、宁夏、山西GDP增速变化第146-147页
    表16:我国1978年-2017年我国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第147-148页
    表17:我国1978年-2018年西部四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第148-150页
    表18:我国1997年-2017年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供给情况第150-151页
    表19:我国1997年-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第151-152页
    表20:我国1980年-2016年每千人口径卫生资源供给情况第152-153页
    表21:我国1992年-2016年卫生健康情况变化第153-154页
    表22:我国1979年-2017年社会保障变化第154-155页
    表23:我国西部1999年-2017年西部四省国家林业投资完成额第155-156页
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156-157页
致谢第157-158页

论文共1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金融网络方法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性分析
下一篇: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