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8页 |
1.2.1 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 | 第12-14页 |
1.2.2 环境污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3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 | 第15页 |
1.2.4 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| 第15-17页 |
1.2.5 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6 文献评述 | 第18页 |
1.3 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的基本思路 | 第19-20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| 第20-21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1.4.2 结构安排 | 第20-21页 |
1.5 创新点 | 第21-22页 |
第2章 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2-30页 |
2.1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| 第22-25页 |
2.1.1 公共产品理论 | 第22页 |
2.1.2 外部性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2 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2.1 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 | 第25-27页 |
2.2.2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| 第27页 |
2.2.3 FDI与环境污染 | 第27页 |
2.2.4 交通运输结构与环境污染 | 第27-28页 |
2.2.5 技术水平与环境污染 | 第28页 |
2.2.6 人口密度与环境污染 | 第28页 |
2.3 空间效应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4 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山东省环境污染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| 第30-42页 |
3.1 山东省空气环境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| 第30-36页 |
3.1.1 山东省总体空气环境现状分析 | 第30-31页 |
3.1.2 山东省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| 第31-33页 |
3.1.3 山东省空气环境区域差异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2 山东省综合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2.1 熵值法计算综合环境污染水平 | 第36-39页 |
3.2.2 Moran's I指数测算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 | 第39-41页 |
3.3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4章 山东省环境污染与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分析 | 第42-54页 |
4.1 研究方法 | 第42-44页 |
4.1.1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| 第42-43页 |
4.1.2 空间计量模型估计 | 第43页 |
4.1.3 空间相关性检验 | 第43-44页 |
4.2 指标选择 | 第44-47页 |
4.3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| 第47页 |
4.4 模型选择与结果分析 | 第47-53页 |
4.4.1 模型选择 | 第47-48页 |
4.4.2 回归结果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4.3 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| 第54-58页 |
5.1 结论 | 第54-55页 |
5.2 对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5.2.1 加强区域合作,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控 | 第55页 |
5.2.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,加大节能降耗力度 | 第55-56页 |
5.2.3 优化产业结构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| 第56-57页 |
5.2.4 规范地方政府竞争,提升公民环保意识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附录 | 第62-69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| 第69-70页 |
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