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矿业工程论文--矿山电工论文--矿山机械的电力装备与自动化论文

岩巷掘进机截割动载荷智能化识别技术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4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动载荷概述第9页
    1.3 动载荷识别技术国内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4 动载荷识别方法比较第10-12页
    1.5 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12-14页
第二章 掘进机截割头动力学分析第14-30页
    2.1 掘进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第14-17页
    2.2 截割头动力学分析第17-19页
    2.3 掘进机载荷模拟第19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载荷模拟程序设计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载荷模拟截割头参数设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岩石接触强度对载荷的影响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截割头参数对动载荷的影响第23-25页
    2.4 掘进机实际截割过程载荷变化规律第25-26页
    2.5 表征掘进机动载荷响应信号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机械振动信号的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截割电机电流信号的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液压缸压力信号的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截割动载荷识别监测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第30-42页
    3.1 傅里叶变换及其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3.2 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变换第31-32页
    3.3 希尔伯特黄变换第32-34页
    3.4 改进算法在信号特征提取中的应用第34-4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1-42页
第四章 截割动载荷智能融合算法研究第42-48页
    4.1 掘进机动载荷识别要求第42页
    4.2 数据融合第42-43页
    4.3 传统RBF神经网络第43-45页
    4.4 ELM算法第45-4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五章 截割动载荷识别仿真验证及分析第48-58页
    5.1 特征能量提取结果第48-53页
    5.2 传统RBF神经网络和ELM算法比较第53-54页
    5.3 特征级融合和决策级融合比较第54-57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8-60页
    6.1 工作总结第58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2页
致谢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综采工作面降尘系统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
下一篇:采煤机三维动态的可视化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