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纳米Fe/Ni双金属催化剂对水中氯代甲烷类物质和Cr(Ⅵ)的同步去除机理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6页
    1.1 污染物的性质、来源及危害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挥发性氯代烃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氯代甲烷类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铬的来源、特征及危害第17-18页
    1.2 常见的处理方法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有机氯化物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六价铬第20-21页
    1.3 零价铁对水污染的还原修复技术第21-23页
    1.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意义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24-26页
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-37页
    2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26-27页
    2.2 制备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纳米铁(nZⅥ)的制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纳米Fe/Ni双金属颗粒的制备第28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氯仿储备液的配制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重铬酸钾储备液的配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Fe/Ni双金属对氯仿以及Cr (Ⅵ)的还原去除实验第29页
    2.4 分析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氯代甲烷类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六价铬和总铬的测定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各物质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0-33页
    2.5 纳米铁以及纳米铁镍的表征手段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纳米零价铁与纳米Fe/Ni双金属颗粒的SEM-EDS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纳米零价铁与纳米Fe/Ni双金属颗粒的XRD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第三章 Fe/Ni双金属对氯仿和Cr (Ⅵ)的还原去除研究第37-55页
    3.1 pH对氯仿和Cr(Ⅵ)还原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-40页
    3.2 Fe/Ni的投加量对氯仿还原以及Cr(Ⅵ)还原吸附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3.3 Ni的负载率对氯仿还原以及Cr(Ⅵ)还原吸附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 3.4 氯仿的初始浓度对氯仿和Cr(Ⅵ)的还原去除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3.5 温度对氯仿和Cr(Ⅵ)还原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3.6 反应后的纳米Fe/Ni的表征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扫描电镜-能量色散光谱(SEM-EDS)分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X射线衍射(XRD)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52-55页
第四章 纳米Fe/Ni双金属颗粒对氯代甲烷类物质和Cr(Ⅵ)的还原去除研究第55-61页
    4.1 纳米Fe/Ni双金属对四氯化碳和Cr(Ⅵ)的同步还原去除第55-57页
    4.2 纳米Fe/Ni双金属对二氯甲烷和Cr(Ⅵ)的同步还原去除第57-59页
    4.3 不同分子结构对纳米Fe/Ni双金属颗粒还原脱氯的影响第5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结论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8页
附录A第68-69页
致谢第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SP.NET技术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
下一篇:基于JavaEE的智慧社区门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