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1.2.1 住宅小区智能化概念 | 第10-13页 |
1.2.2 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1.2.3 住宅小区智能化评价体系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4 国内外研究简评 | 第16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住宅小区智能化及其系统构成 | 第19-32页 |
2.1 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功能与特征 | 第19-22页 |
2.1.1 住宅小区智能化定义及功能 | 第19-20页 |
2.1.2 住宅小区智能化的特征 | 第20-22页 |
2.2 我国住宅小区智能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| 第22-24页 |
2.2.1 我国住宅小区智能化发展的现状 | 第22-23页 |
2.2.2 我国住宅小区智能化发展前景 | 第23-24页 |
2.3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及其构成 | 第24-32页 |
2.3.1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| 第24-25页 |
2.3.2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构成 | 第25-32页 |
第3章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| 第32-42页 |
3.1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| 第33-34页 |
3.1.1 科学性原则 | 第33页 |
3.1.2 可操作性原则 | 第33页 |
3.1.3 综合性原则 | 第33-34页 |
3.2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34-36页 |
3.2.1 指标体系框架 | 第34-35页 |
3.2.2 各项指标的含义 | 第35-36页 |
3.3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| 第36-42页 |
3.3.1 静态权重的确定 | 第36-39页 |
3.3.2 惩罚型变权函数的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3.3 基于惩罚型变权的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评价模型 | 第40-42页 |
第4章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| 第42-56页 |
4.1 实证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| 第42-45页 |
4.1.1 桃花岛小区 | 第42-43页 |
4.1.2 森林半岛小区 | 第43-44页 |
4.1.3 秋实园小区 | 第44-45页 |
4.2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评价体系静态权重 | 第45-50页 |
4.3 住宅小区智能化惩罚型变权确定 | 第50-52页 |
4.3.1 数据指标的规范化处理 | 第50-51页 |
4.3.2 指标局部变权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4.4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综合评价结果 | 第52-56页 |
第5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| 第56-58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56页 |
5.2 研究展望 | 第56-58页 |
致谢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课题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