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砂混凝土衬砌排水沟在农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9-17页 |
1.2.1 国内外无砂混凝土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国内外渗流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3 国内外地下水运动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 研究目标、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7-18页 |
1.3.1 研究目标 | 第17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3 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方案 | 第18-1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9-26页 |
2.1 自然状况 | 第19-22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19-21页 |
2.1.2 地貌特征 | 第21页 |
2.1.3 水文气象 | 第21页 |
2.1.4 耕地土壤 | 第21页 |
2.1.5 林网情况 | 第21-22页 |
2.1.6 自然资源条件 | 第22页 |
2.2 社会经济状况 | 第22页 |
2.3 自然灾害状况 | 第22-23页 |
2.4 水文地质参数分析 | 第23-25页 |
2.4.1 给水度 | 第23-24页 |
2.4.2 渗透系数 | 第24页 |
2.4.3 饱和含水率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无砂混凝土衬砌排水沟和无砂混凝土的设计 | 第26-46页 |
3.1 无砂混凝土衬砌排水沟的设计 | 第26-29页 |
3.1.1 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| 第26页 |
3.1.2 排水工程参数设计 | 第26-29页 |
3.2 无砂混凝土的设计 | 第29-45页 |
3.2.1 无砂混凝土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3.2.2 配合比的设计 | 第30-34页 |
3.2.3 性能评价指标 | 第34-37页 |
3.2.4 结果分析 | 第37-45页 |
3.2.5 参数的选择 | 第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基于FEFLOW的渗流模拟 | 第46-67页 |
4.1 FEFLOW模型简介 | 第46-50页 |
4.1.1 数值方法 | 第46页 |
4.1.2 数学模型 | 第46-48页 |
4.1.3 结构 | 第48-49页 |
4.1.4 应用领域 | 第49页 |
4.1.5 输入和输出 | 第49-50页 |
4.2 渗流模型的建立 | 第50-52页 |
4.2.1 含水层结构的概化 | 第51页 |
4.2.2 边界条件的概化 | 第51-52页 |
4.3 数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2-54页 |
4.3.1 渗流数学模型 | 第52页 |
4.3.2 初始条件的处理 | 第52页 |
4.3.3 边界条件的处理 | 第52-53页 |
4.3.4 水文地质参数分区 | 第53-54页 |
4.3.5 源汇项计算与处理 | 第54页 |
4.4 数学模型的求解 | 第54-58页 |
4.4.1 有限单元网格设计 | 第54-55页 |
4.4.2 三维模型的构建 | 第55-56页 |
4.4.3 设置问题类型 | 第56-57页 |
4.4.4 模拟期的设置 | 第57页 |
4.4.5 水流数据的设置 | 第57页 |
4.4.6 水流介质参数的设置 | 第57-58页 |
4.5 模型的检验和识别 | 第58-59页 |
4.5.1 模型的识别准则 | 第58-59页 |
4.5.2 模型识别结果评价 | 第59页 |
4.6 模拟结果 | 第59-62页 |
4.7 结果分析 | 第62-65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5.1 结论 | 第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