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0-11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1-12页 |
1 前言 | 第13-21页 |
1.1 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1.1 奶山羊乳腺 | 第13页 |
1.1.2 奶山羊乳腺的结构 | 第13-14页 |
1.1.3 奶山羊乳腺的发育过程 | 第14-15页 |
1.1.4 乳腺功能变化与激素调控 | 第15-16页 |
1.2 基因功能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2.1 基因打靶技术 | 第16页 |
1.2.2 基因敲除、基因敲入 | 第16页 |
1.2.3 转基因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2.4 基因沉默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2.5 基因捕获技术 | 第18页 |
1.2.6 微阵列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2.7 反义技术 | 第19页 |
1.3 Rpl11的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3.1 核糖体蛋白L11基因简介 | 第19-20页 |
1.3.2 Rpl11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结构 | 第20页 |
1.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1.4.1 研究的目的 | 第20页 |
1.4.2 研究的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44页 |
2.1 奶山羊乳腺组织总RNA提取 | 第21-22页 |
2.1.1 实验用品处理及主要试剂 | 第21页 |
2.1.2 主要仪器 | 第21页 |
2.1.3 实验动物的选取 | 第21页 |
2.1.4 RNA提取的乳腺组织处理 | 第21页 |
2.1.5 RNA提取步骤 | 第21-22页 |
2.1.6 RNA质量检测 | 第22页 |
2.2 Rpl11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| 第22-31页 |
2.2.1 引物设计与合成 | 第22-23页 |
2.2.2 奶山羊乳腺总RNA提取 | 第23页 |
2.2.3 c DNA的合成 | 第23-24页 |
2.2.4 管家基因Gapdh(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)验证 | 第24页 |
2.2.5 Rpl11基因扩增 | 第24-31页 |
2.3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培养 | 第31-34页 |
2.3.1 实验试剂配制 | 第31-32页 |
2.3.2 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2页 |
2.3.3 获取细胞培养的乳腺组织 | 第32页 |
2.3.4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步骤 | 第32-33页 |
2.3.5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传代及纯化 | 第33页 |
2.3.6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冻存与复苏 | 第33-34页 |
2.4 Rpl11基因沉寂检验基因功能 | 第34-35页 |
2.4.1 主要试剂 | 第34页 |
2.4.2 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2.4.3 Rpl11基因沉寂对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2.5 真核表达载体p IRES2-EGFP-Rpl11的构建 | 第35-40页 |
2.5.1 主要试剂 | 第35页 |
2.5.2 主要仪器 | 第35页 |
2.5.3 Rpl11基因引物设计 | 第35-36页 |
2.5.4 c DNA的合成 | 第36页 |
2.5.5 Rpl11基因全长PCR扩增 | 第36-38页 |
2.5.6 带粘性末端p IRES2-EGFP的质粒的制备 | 第38-40页 |
2.6 荧光定量RT-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 | 第40-43页 |
2.6.1 RNA干扰及超表达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RNA的提取 | 第40-41页 |
2.6.2 引物设计 | 第41页 |
2.6.3 反转录生成c DNA | 第41-42页 |
2.6.4 荧光定量RT-PCR反应 | 第42页 |
2.6.5 Rpl11在m RNA转录水平表达的检测 | 第42-43页 |
2.7 转染对乳腺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43页 |
2.8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| 第43-44页 |
3 结果 | 第44-64页 |
3.1 Rpl11基因的3′5′RACE PCR扩增 | 第44-50页 |
3.1.1 奶山羊乳腺组织总RNA提取及检测 | 第44-45页 |
3.1.2 管家基因Gapdh(3 磷酸甘油醛脱氢酶)验证 | 第45页 |
3.1.3 3′5′ RACE PCR扩增 | 第45-46页 |
3.1.4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| 第46-47页 |
3.1.5 质粒及菌液PCR验证 | 第47-48页 |
3.1.6 Rpl11基因3′5′RACE序列测定 | 第48-49页 |
3.1.7 Rpl11基因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 | 第49-50页 |
3.2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培养 | 第50-53页 |
3.2.1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培养 | 第50-51页 |
3.2.2 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纯化与传代 | 第51-53页 |
3.3 转染检测结果 | 第53-57页 |
3.3.1 Rpl11基因有效干扰片段筛选结果 | 第53-55页 |
3.3.2 Rpl11基因沉寂后的荧光检测 | 第55页 |
3.3.3 稳定转染后细胞形态观察 | 第55-56页 |
3.3.4 转染后Rpl11 mRNA表达变化 | 第56-57页 |
3.4 超表达检测结果 | 第57-59页 |
3.4.1 真核表达载体pIRES2-EGFP-Rpl11构建 | 第57-58页 |
3.4.2 超表达对Rpl11 mRNA表达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3.5 荧光定量RT-PCR检测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| 第59-63页 |
3.5.1 乳腺上皮细胞中Pgr基因相对表达量 | 第59-61页 |
3.5.2 乳腺上皮细胞中Esr基因相对表达量 | 第61-63页 |
3.6 转染对乳腺上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4 讨论 | 第64-71页 |
4.1 Rpl11基因扩增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64-65页 |
4.1.1 Rpl11基因扩增 | 第64-65页 |
4.1.2 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65页 |
4.2 RNA干扰技术及基因过表达技术 | 第65-66页 |
4.2.1 RNA干扰技术 | 第65-66页 |
4.2.2 基因过表达技术 | 第66页 |
4.3 Rpl11基因转染乳腺上皮细胞 | 第66-68页 |
4.3.1 转染方法的选择 | 第66-67页 |
4.3.2 转染条件的选择 | 第67页 |
4.3.3 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 | 第67-68页 |
4.3.4 荧光定量PCR技术 | 第68页 |
4.4 雌激素、孕酮激素及其受体对妊娠期奶山羊乳腺发育的影响 | 第68-71页 |
4.4.1 雌激素及其受体对妊娠期奶山羊乳腺发育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4.4.2 孕酮激素及其受体对妊娠期奶山羊乳腺发育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5 结论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