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理论论文--建筑史论文--中国建筑史论文

青岛德租时期(1897-1914)建筑技术及其影响研究

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4-24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缘起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8-20页
    1.2 论文内容与创新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论文结构与框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创新点第21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文献调查法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个案研究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跨学科研究法第22-24页
第2章 清末胶东本土建筑技术概况第24-38页
    2.1 建筑结构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屋架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屋脊和屋顶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屋檐和廊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墙体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台阶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门窗第31-32页
    2.2 建筑用材第32-34页
    2.3 建筑装饰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门装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墙体装饰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屋顶装饰第35-3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6-38页
第3章 青岛外来建筑产生的时代背景第38-46页
    3.1 工业化背景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欧美工业化背景第38-39页
    3.2 艺术背景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欧美的复古思潮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二十世纪初新建筑的发展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德国民族建筑的发展第41-42页
    3.3 近代中国建筑技术背景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近代建筑技术萌芽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西方建筑技术的全面植入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近代建筑技术的本土化第43-4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4-46页
第4章 青岛德租时期的建筑技术发展第46-80页
    4.1 德租初期建筑技术发展的背景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德租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结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德租青岛时期的社会阶层与阶级第47-50页
    4.2 德租时期的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第50页
    4.3 德租时期青岛的建筑技术第50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筑施工及人员组织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建筑结构技术第53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建筑保温与采暖技术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室内通风技术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排水技术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建筑细部技术第66-69页
    4.4 新型建筑材料的引入与影响第69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新材料的引入第69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对本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冲击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新的结构形式应运而生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装饰形式多样化第77-7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78-80页
第5章 德租时期的青岛与烟台、威海近代口岸城市的比较第80-84页
    5.1 开埠之后的烟台第80页
    5.2 英租时期的威海第80-81页
    5.3 青岛地区在建筑技术发展上的优势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优越的地理位置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城市规划结构完整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德租青岛时期所处的时间节点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殖民政府的支持第83-84页
第6章 德租时期建筑技术的传播与融合现象第84-106页
    6.1 多元势差社会下的建筑技术第84页
    6.2 德租时期建筑技术传播的特点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建筑技术的单向传播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多样的技术传播模式第85-8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传播过程的创新性与特殊性第87-89页
    6.3 德租时期渐进式的建筑融合现象第8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青岛建置初期的本土建筑第89-9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住宅中的中西方建筑融合第93-9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中西融合下的华工居住建筑第95-9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建筑细部的中西融合现象第99-100页
    6.4 对青岛后期建筑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响第100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日据时期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民国时期第101-102页
    6.5 启示第102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5.1 对德租时期青岛建筑技术研究的启示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5.2 对当代建筑技术发展的启示第103-106页
参考文献第106-108页
附录第108-11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第112-113页
致谢第113页

论文共11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全生命周期住宅适应性研究--以济南“明日之家二号”为例
下一篇:全域旅游视角下智慧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--以沂水县漫流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