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螺环氧化吲哚环氧乙烷的研究背景 | 第10-28页 |
1.1 螺环氧化吲哚环氧乙烷不对称合成进展 | 第13-16页 |
1.2 螺环氧化吲哚环氧乙烷的合成应用 | 第16-22页 |
1.3 环氧乙烷化合物的动力学拆分研究进展 | 第22-24页 |
1.4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螺环氧化吲哚3环氧乙烷与吲哚的动力学拆分 | 第28-64页 |
2.1 课题提出 | 第28-30页 |
2.2 课题设计 | 第30-31页 |
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5页 |
2.3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31页 |
2.3.2 反应底物扩展 | 第31-34页 |
2.3.3 反应的应用 | 第34-35页 |
2.4 小结 | 第35-36页 |
2.5 实验部分 | 第36-62页 |
2.5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6页 |
2.5.2 催化剂制备 | 第36-38页 |
2.5.3 反应底物合成 | 第38页 |
2.5.4 典型的动力学拆分过程 | 第38页 |
2.5.5 合成应用 | 第38-39页 |
2.5.6 产物表征数据 | 第39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第三章 螺环氧化吲哚3环氧乙烷与萘酚的动力学拆分 | 第64-131页 |
3.1 手性磷酸催化螺环氧化吲哚环氧乙烷的动力学拆分及其与 1-萘酚的不对称去芳香化/氧杂Micheal串联反应 | 第64-102页 |
3.1.1 课题的提出 | 第64-65页 |
3.1.2 课题的设计 | 第65-66页 |
3.1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66-71页 |
3.1.3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66-67页 |
3.1.3.2 反应底物扩展 | 第67-69页 |
3.1.3.3 产物绝对构型确定及应用 | 第69-71页 |
3.1.4 小结 | 第71页 |
3.1.5 实验部分 | 第71-102页 |
3.1.5.1 催化剂合成 | 第71页 |
3.1.5.2 反应底物合成 | 第71-72页 |
3.1.5.3 去芳香化/氧杂迈克消旋产物的制备过程 | 第72页 |
3.1.5.4 典型动力学拆分过程 | 第72页 |
3.1.5.5 合成应用 | 第72-73页 |
3.1.5.6 产物表征数据 | 第73-102页 |
3.2 手性磷酸催化 2-萘酚与苯醌的不对称氧化去芳香化反应 | 第102-127页 |
3.2.1 课题的提出 | 第102页 |
3.2.2 课题的设计与尝试 | 第102-103页 |
3.2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03-108页 |
3.2.3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103-105页 |
3.2.3.2 反应底物扩展 | 第105页 |
3.2.3.3 绝对构型确定及过渡态假设 | 第105-108页 |
3.2.3.4 反应的应用 | 第108页 |
3.2.4 小结 | 第108页 |
3.2.5 实验部分 | 第108-127页 |
3.2.5.1 催化剂合成 | 第108-110页 |
3.2.5.2 反应底物合成 | 第110-111页 |
3.2.5.3 典型氧化去芳构化反应过程 | 第111-112页 |
3.2.5.4 产物表征数据 | 第112-12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7-131页 |
第四章 螺环氧化吲哚3环氧乙烷与氨的选择性开环反应 | 第131-152页 |
4.1 课题提出 | 第131-132页 |
4.2 课题设计 | 第132-133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133-135页 |
4.3.1 反应条件优化 | 第133页 |
4.3.2 底物拓展 | 第133-135页 |
4.3.3 反应的应用 | 第135页 |
4.4 小结 | 第135-136页 |
4.5 实验部分 | 第136-150页 |
4.5.1 实验与仪器 | 第136页 |
4.5.2 底物合成 | 第136页 |
4.5.3 典型螺环氧化吲哚环氧乙烷与氨开环反应过程 | 第136页 |
4.5.4 放大实验 | 第136页 |
4.5.5 产物衍生 | 第136-137页 |
4.5.6 产物表征数据 | 第137-1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0-152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52-155页 |
5.1 结论 | 第152-153页 |
5.2 展望 | 第153-155页 |
附录I:典型化合物图谱 | 第155-184页 |
附录II: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84-187页 |
致谢 | 第1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