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及预期研究成果 | 第18-19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预期研究成果 | 第19页 |
·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基础理论研究 | 第22-41页 |
·荒漠化基础理论 | 第22-27页 |
·荒漠化概念、类型及程度 | 第22-24页 |
·土地荒漠化成因 | 第24-26页 |
·中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| 第26-27页 |
·沙质荒漠化过程 | 第27-36页 |
·近地风性质 | 第28-30页 |
·风沙流的性质 | 第30-36页 |
·生物防沙的原理 | 第36-41页 |
·植被层存在的物理意义 | 第37-38页 |
·植被层防沙原理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依托工程选择及概况 | 第41-46页 |
·依托工程选择 | 第41页 |
·依托工程概况 | 第41-46页 |
·桑公公路工程概况 | 第41-44页 |
·商安公路概况 | 第44-46页 |
第四章 荒漠化区域环境特点研究 | 第46-63页 |
·浑善达克沙地区域环境特征 | 第46-56页 |
·浑善达克沙地地理位置 | 第46页 |
·浑善达克沙地区域环境概况 | 第46-53页 |
·浑山达克沙地沙粒特性和风沙流特性 | 第53-56页 |
·乌兰察布荒漠化农牧区环境特征 | 第56-61页 |
·乌兰察布盟地理位置 | 第56页 |
·乌兰察布荒漠化农牧区环境特征 | 第56-61页 |
·研究样区环境特征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五章 沙质荒漠化区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扰动机理研究 | 第63-87页 |
·沙质荒漠化区域修建高速公路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| 第63页 |
·公路经过风积沙地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| 第63-75页 |
·公路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| 第63-74页 |
·公路营运期沙害影响分析 | 第74-75页 |
·公路经过风积沙区影响小结 | 第75页 |
·公路建设对农牧交错区荒漠化影响分析 | 第75-83页 |
·施工期公路建设对沿线土地荒漠化影响分析 | 第76-80页 |
·营运期公路对沿线农牧区土地荒漠化影响分析 | 第80-82页 |
·公路经过农牧交错区荒漠化影响小结 | 第82-83页 |
·荒漠化区域公路路域生态环境修复限制因子分析 | 第83-87页 |
·土壤养分变化分析 | 第83-84页 |
·荒漠化地区植被生长水分影响因素分析 | 第84-85页 |
·风沙流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| 第85-86页 |
·路域路域温度的变化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荒漠化区域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 | 第87-122页 |
·公路施工期扰动减缓与防护措施 | 第87-95页 |
·路基工程减缓扰动措施 | 第87-94页 |
·公路经过风积沙沙区施工期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小结 | 第94-95页 |
·公路运营期的风沙防治措施 | 第95-106页 |
·公路防沙治沙分类与作用原理 | 第95-97页 |
·低立网格沙障 | 第97-101页 |
·高立式沙障 | 第101-105页 |
·组合沙障 | 第105-106页 |
·公路经过风积沙区运营期的生态保护措施小结 | 第106页 |
·荒漠化农牧区路域生态恢复技术 | 第106-122页 |
·公路扰动区生态恢复的必要性 | 第106-107页 |
·公路扰动区植被恢复的方向性 | 第107页 |
·公路扰动区植被恢复植物种类的筛选 | 第107-111页 |
·公路扰动区植被恢复物种组合实验研究 | 第111-114页 |
·荒漠化农牧区路域生态修复技术 | 第114-122页 |
第七章 荒漠化区域公路建设生态保护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| 第122-134页 |
·生态环境效益 | 第122-131页 |
·路域景观环境的改善 | 第122-123页 |
·防风效果的增强 | 第123-128页 |
·土壤环境的改良 | 第128-129页 |
·路域植被覆盖度的增加 | 第129-130页 |
·路域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| 第130-131页 |
·经济效益 | 第131-132页 |
·社会环境效益 | 第132-134页 |
结论和讨论 | 第134-137页 |
1.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34-136页 |
2.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36页 |
3.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| 第136-1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7-142页 |
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| 第142-143页 |
致谢 | 第1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