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页 |
| 1 引言 | 第7-14页 |
| 1.1 小麦 | 第7-9页 |
| 1.2 GAMyb | 第9-12页 |
| 1.2.1 GAMyb及结构特征 | 第9-10页 |
| 1.2.2 GAMyb的功能及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| 1.3 株高与倒伏 | 第12-13页 |
| 1.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14-23页 |
| 2.1 试验材料 | 第14-16页 |
| 2.1.1 植物材料 | 第14页 |
| 2.1.2 试验仪器 | 第14页 |
| 2.1.3 试剂 | 第14-16页 |
| 2.2 试验方法 | 第16-23页 |
| 2.2.1 93 份春小麦自然群体的株高鉴定 | 第16页 |
| 2.2.2 小麦茎秆第二节间总RNA提取 | 第16页 |
| 2.2.3 cDNA的合成及RT-qPCR检测 | 第16-17页 |
| 2.2.4 小麦茎秆第二节间厚壁细胞组织切片制备 | 第17-18页 |
| 2.2.5 酵母双杂交系统 | 第18-23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6页 |
| 3.1 93 份春小麦自然群体株高表型分析 | 第23-27页 |
| 3.2 TaGAMyb-B基因在小麦茎秆第二节间中的表达研究 | 第27-28页 |
| 3.2.1 小麦茎秆第二节间总RNA的提取 | 第27页 |
| 3.2.2 TaGAMyb-B在小麦茎秆第二节间中的表达量分析 | 第27-28页 |
| 3.3 小麦茎秆第二节间厚壁组织的观测 | 第28-30页 |
| 3.4 诱饵载体的构建及TaGAMyb-B转录自激活检测 | 第30-31页 |
| 3.5 酵母双杂交系统 | 第31-36页 |
| 3.5.1 cDNA文库的构建 | 第31-33页 |
| 3.5.2 TaGAMyb-B互作蛋白的筛选 | 第33-36页 |
| 4 讨论 | 第36-38页 |
| 5 结论 | 第38-39页 |
| 致谢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6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