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 | 第12-15页 |
1.2.3 相关研究评述 | 第15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9页 |
1.3.1 研究内容及逻辑框架 | 第15-17页 |
1.3.2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3.3 论文的创新点 | 第18-19页 |
2 融资偏好及债务融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30页 |
2.1 融资偏好及其测度 | 第19-20页 |
2.1.1 融资偏好及融资结构 | 第19页 |
2.1.2 融资偏好的测度:资本结构 | 第19-20页 |
2.2 债务融资偏好及其测度 | 第20-23页 |
2.2.1 债务融资及其方式 | 第20-21页 |
2.2.2 债务融资偏好的测度:融资规模占比的视角 | 第21-22页 |
2.2.3 债务融资偏好的测度:期限结构的视角 | 第22-23页 |
2.2.4 债务融资偏好的测度:金融性与经营性的视角 | 第23页 |
2.3 影响债务融资偏好的因素及其机制 | 第23-30页 |
2.3.1 影响债务融资占融资规模的因素及其机制 | 第23-26页 |
2.3.2 影响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的因素及其机制 | 第26-28页 |
2.3.3 影响金融性与经营性债务融资比例的因素及其机制 | 第28-30页 |
3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偏好及其成因 | 第30-59页 |
3.1 子行业的债务融资规模对比 | 第31-44页 |
3.1.1 农业及其子行业的债务融资规模现状 | 第31-34页 |
3.1.2 偏好成因 | 第34-44页 |
3.2 子行业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对比 | 第44-52页 |
3.2.1 农业及其子行业的债务融资期限结构现状 | 第44-46页 |
3.2.2 偏好成因 | 第46-52页 |
3.3 子行业的金融性与经营性债务融资构成对比 | 第52-59页 |
3.3.1 农业及其子行业的金融性与经营性债务融资构成现状 | 第52-54页 |
3.3.2 偏好成因 | 第54-59页 |
4 优化农业上市公司债务融资,合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的建议 | 第59-67页 |
4.1 合理选择债务融资规模占比,优化资本结构 | 第59-61页 |
4.1.1 宏观层面的策略 | 第59-60页 |
4.1.2 行业层面的选择 | 第60页 |
4.1.3 公司层面的抉择 | 第60-61页 |
4.2 动态调整债务融资期限结构,防范财务风险集聚 | 第61-64页 |
4.2.1 宏观层面的策略 | 第61-62页 |
4.2.2 行业层面的选择 | 第62-63页 |
4.2.3 公司层面的抉择 | 第63-64页 |
4.3 适时配置金融性与经营性债务融资,合理发挥债务性融资作用 | 第64-67页 |
4.3.1 宏观层面的策略 | 第64-65页 |
4.3.2 行业层面的选择 | 第65-66页 |
4.3.3 公司层面的抉择 | 第66-67页 |
5 结束语 | 第67-69页 |
5.1 研究结论与启示 | 第67-68页 |
5.1.1 研究结论 | 第67-68页 |
5.1.2 启示 | 第68页 |
5.2 不足之处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