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学、针灸疗法论文

腧穴名称及穴性的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9页
前言第10-12页
文献研究方法第12-13页
第一部分 腧穴名称形成第13-18页
    1 两汉及汉以前第13-14页
    2 魏晋及南北朝第14-15页
    3 隋唐时期第15页
    4 宋元时期第15页
    5 明清时期第15-16页
    6 近代第16页
    7 小结第16-18页
第二部分 腧穴内涵的演变及理论发展第18-26页
    1 腧穴的产生第18-21页
    2 腧穴的数量变化第21-22页
    3 腧穴的归经第22页
    4 腧穴与脏腑第22-23页
    5 腧穴的分类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5.1 五输穴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5.2 原穴、络穴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5.3 下合穴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5.4 郄穴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5.5 八会穴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6 八脉交会穴、交会穴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5.7 背俞穴、募穴第25-26页
第三部分 腧穴穴性理论研究第26-34页
    1 腧穴的含义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1 腧穴穴性的共性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腧穴穴性的个性第27-29页
    2.腧穴穴性的内涵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腧穴的属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 腧穴的功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腧穴的适用症第31页
    3.影响穴性的因素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生理病理状态影响穴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 针刺手法影响穴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 腧穴配伍影响穴性第32-34页
结论第34-35页
参考文献第35-38页
附录 综述第38-55页
    1 腧穴的概念和名称第38-42页
    2 腧穴穴性的理论研究第42-45页
    3 腧穴穴性的现代化研究第45-49页
    4 腧穴穴性的临床运用研究第49-5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1-55页
在校学习期间科研成绩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人体心-脑系统的智能辨识与干预的动力学研究
下一篇:老年发作的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分布特征及实验室数据回顾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