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淮北市空间特色要素识别及管控策略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技术路线第17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目的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意义第18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8-19页
第二章 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和相关研究综述第19-27页
    2.1 城市空间特色的概念诠释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城市形象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特色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城市空间特色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城市空间特色要素分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城市空间特色典型属性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城市空间塑造的原则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城市空间特色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城市空间特色国外研究境况综述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城市空间特色国内研究境况综述第25-27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7页
第三章 城市空间特色相关实例研究第27-31页
    3.1 徐州城市简介第27-28页
    3.2 选择徐州市作为实例的原因第28页
    3.3 徐州市特色资源第28-29页
    3.4 徐州市城市空间特色的定位第29页
    3.5 徐州市城市空间特色结构框架第29-30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30-31页
第四章 淮北市城市空间特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第31-41页
    4.1 淮北市情简介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自然地理环境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历史文化资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社会经济简介第32-33页
    4.2 研究范围第33页
    4.3 淮北市总体空间格局的现状分析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老城区现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新城区现状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东部新城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矿山集组团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烈山组团第35-36页
    4.4 淮北市特色资源分析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人文历史资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自然山水资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近现代城市风貌资源第39-40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五章 淮北市空间特色的塑造第41-68页
    5.1 城市空间特色主题定位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周边城市特色主题梳理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淮北市空间特色定位第42-44页
    5.2 城市空间特色结构第44-45页
    5.3 城市空间特色要素的识别与引导第4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淮北市片状空间特色识别与引导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淮北市线状空间特色识别与引导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淮北市点状空间特色识别与引导第55-59页
    5.4 城市空间特色整体形态要素引导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建筑高度控制体系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建筑色彩与风格引导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城市雕塑设计第63-64页
    5.5 城市空间特色的管控策略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策略一:完善规划编制的体系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策略二:完善城市空间特色分区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策略三:谋划近期的实施项目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策略四:打造完善的管理平台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策略五:出台相关的法规文件第66-6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67-68页
第六章 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68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第68页
    6.3 进一步展望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1页
后记或致谢第71-72页
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SEB分析法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优化策略研究--以祁门县历溪村为例
下一篇:文化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