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12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(一)参与式观察法 | 第12页 |
(二)访谈法 | 第12-14页 |
(三)实地研究法 | 第14页 |
四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(一)嵌入性发展 | 第14-15页 |
(二)场域 | 第15页 |
五、理论依据 | 第15-16页 |
(一)嵌入理论 | 第15-16页 |
(二)场域理论 | 第16页 |
六、研究框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(一)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(二)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第一章 社会工作者嵌入H市儿童福利院的基本情况 | 第18-27页 |
第一节 H市儿童福利院简介及服务情况 | 第18-19页 |
一、H市儿童福利院简介 | 第18页 |
二、H市儿童福利院服务对象状况 | 第18-19页 |
三、H 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服务状况 | 第19页 |
第二节 H市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者服务状况描述 | 第19-27页 |
一、接案阶段 | 第19-21页 |
二、预估阶段 | 第21-22页 |
三、计划阶段 | 第22-23页 |
四、嵌入阶段 | 第23-27页 |
第二章 社会工作者在H市儿童福利院嵌入困境分析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嵌入主体的困境分析 | 第27-29页 |
一、社会工作者自身实务能力薄弱 | 第27-28页 |
二、社会工作者的伦理困境 | 第28-29页 |
三、社会工作者实务活动遇到的困境 | 第29页 |
第二节 嵌入对象的困境分析 | 第29-32页 |
一、社会工作者与孩子难以配合空余时间 | 第29-30页 |
二、儿童福利院内部管理方法滞后 | 第30-31页 |
三、福利院儿童对外界的排斥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嵌入过程的困境分析 | 第32-35页 |
一、儿童福利院权利没有适当下放 | 第32-33页 |
二、院内安置模式与社会工作服务理念相冲突 | 第33页 |
三、政府购买服务给社会工作者带来的挑战 | 第33-35页 |
第四节 嵌入效果的困境分析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社会工作者嵌入H市儿童福利院的服务对策及方法 | 第36-42页 |
第一节 嵌入主体的对策及方法 | 第36-38页 |
一、提升社工实务能力 | 第36-37页 |
二、社会工作者在实务过程中实现本土化 | 第37页 |
三、强化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信念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嵌入对象的对策及方法 | 第38-40页 |
一、积极探索儿院安置模式 | 第38页 |
二、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福利院内部员工的嵌入 | 第38-39页 |
三、积极探索创新活动形式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嵌入过程的对策及方法 | 第40-41页 |
一、明确社会工作功能定位 | 第40页 |
二、建立儿童福利院与社工站的良性合作 | 第40-41页 |
第四节 嵌入效果的对策及方法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42-45页 |
第一节 结论 | 第42-43页 |
一、社会工作者嵌入儿童福利院效果显著 | 第42页 |
二、社会工作者嵌入儿童福利院许多问题仍未解决 | 第42页 |
三、H市儿童福利院对社会工作的承认 | 第42-43页 |
第二节 建议 | 第43-45页 |
一、社会工作者深度嵌入儿童福利院 | 第43-44页 |
二、设立实践教学专职教师岗位 | 第44页 |
三、建立规范化的实践学习机制 | 第44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附录1 | 第48-49页 |
附录2 | 第49-50页 |
附录3 | 第50-52页 |
附录4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