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硅酸盐工业论文--陶瓷工业论文--陶瓷制品论文--工业用陶瓷论文

片状互锁氧化铝多孔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7-19页
    1.1 多孔陶瓷的概述第7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多孔陶瓷的分类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多孔陶瓷的应用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第9-12页
    1.2 氧化铝的概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氧化铝的晶体结构及性能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氧化铝的应用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片状氧化铝的发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氟化物对片状氧化铝生长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片状互锁结构的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、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实验部分第19-23页
    2.1 实验原料及所用仪器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原料及药品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所用仪器及设备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表征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体积密度与气孔率的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抗压强度的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压缩回弹性能的测定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物相组成分析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显微结构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电子能谱分析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差热与热重分析第22-23页
第3章 原料配方对片状氧化铝生长的影响第23-41页
    3.1 活性粉末的制备第23页
    3.2 AlF_3 粉末烧制的氧化铝的结构和形貌第23-28页
    3.3 AlF_3-SiO_2 活性粉末的煅烧对片状氧化铝形成的影响第28-31页
    3.4 AlF_3-Al(OH)_3-SiO_2 活性粉末对片状氧化铝形成的影响第31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AlF_3-Al(OH)_3-SiO_2(Al/Si=6:1,F/Si=9:1)活性粉末对片状氧化铝形成的影响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AlF_3-Al(OH)_3-SiO_2(Al/Si=3:1,F/Si=9:2)活性粉末对片状氧化铝形成的影响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AlF_3-Al(OH)_3-Si-sol(Al/Si=3:1,F/Si=9:2)活性粉末对片状氧化铝形成的影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两种活性粉末的热重-差热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4章 片状互锁氧化铝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第41-5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4.2 片状互锁氧化铝多孔陶瓷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4.3 烧结方式对样品结构的影响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敞开烧结对样品结构的影响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密封烧结对样品结构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4.4 原料中SiO_2的引入方式对样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烧结温度对样品显微结构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烧结温度对样品物理性能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4.5 引入莫来石纤维对片状互锁氧化铝多孔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加入纤维后的活性粉末的制备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不同温度下样品的微观形貌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不同温度下样品的物理性能第51-53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53-55页
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5.1 全文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1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1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ITO的界面性质及电致发光性能研究
下一篇:钴钼氧化物碱性水电解电极的制备与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