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德尔松钢琴小品《无词歌》和声技法研究
| 摘要 | 第6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一、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8-9页 |
| (一)选题的目的 | 第8页 |
| (二)选题的意义 | 第8-9页 |
| 二、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| (一)国外文献综述 | 第9页 |
| (二)国内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| 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0-11页 |
| (一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页 |
| (二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四、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| 五、本题目的创新之处和可预期的创造性成果 | 第11-12页 |
| 注释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门德尔松与钢琴小品《无词歌》 | 第13-16页 |
| 一、门德尔松 | 第13-14页 |
| 二、钢琴小品《无词歌》 | 第14-15页 |
| 注释 | 第15-16页 |
| 第三章 《无词歌》的和声技法 | 第16-59页 |
| 一、简明的自然音体系和弦 | 第16-24页 |
| (一)正三和弦 | 第16-19页 |
| (二)副三和弦 | 第19-21页 |
| (三)七和弦 | 第21-22页 |
| (四)九和弦 | 第22-24页 |
| 二、浪漫的变化音体系和弦 | 第24-38页 |
| (一)离调和弦 | 第24-28页 |
| (二)变和弦 | 第28-33页 |
| (三)调式交替类变化音和弦 | 第33-38页 |
| 三、和弦外音与持续音 | 第38-49页 |
| (一)和弦外音 | 第38-45页 |
| (二)持续音 | 第45-49页 |
| 四、频繁变换的调性 | 第49-58页 |
| (一)采用自然音调式和弦转调 | 第49-50页 |
| (二)采用和声调式和弦转调 | 第50-51页 |
| (三)采用大小调式交替和弦转调 | 第51-55页 |
| (四)采用那不勒斯(拿波里)和弦转调 | 第55-56页 |
| (五)转调模进 | 第56-58页 |
| 注释 | 第58-59页 |
| 第四章 《无词歌》的艺术特色 | 第59-64页 |
| 一、创作特色 | 第59-63页 |
| 二、美学特色 | 第63页 |
| 注释 | 第63-64页 |
| 结论 | 第64-66页 |
| 一、和弦选择上繁简结合 | 第64页 |
| 二、调性处理上张弛有度 | 第64页 |
| 三、音乐效果上动人心弦 | 第64-65页 |
| 四、音乐情感上细腻入微 | 第65-6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0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