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不作为犯罪之作为义务来源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6页
导言第9-12页
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9-10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  四、论文结构第10-11页
    五、主要创新与不足第11-12页
第一章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学说概述第12-17页
    第一节 形式来源学说与评析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外形式来源学说之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形式来源学说之评析第13-14页
    第二节 实质来源学说与评析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中外实质来源学说之争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对实质来源学说之评析第15-17页
第二章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之法律明文规定第17-22页
    第一节 法律明文规定之限定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法律明文规定是否限于刑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法律明文规定是否包括宪法第19-20页
    第二节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之司法认定——以“激人自杀案”为例第20-22页
第三章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之职务业务要求第22-26页
    第一节 是否应当成为独立的作为义务来源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是否限于正当、合法的职务业务第23-24页
    第三节 职务业务产生的作为义务之司法认定——以“女教师被砍78刀致死案”为例第24-26页
第四章 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来源之先行行为第26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先行行为的合理地位第26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先行行为的范围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先行行为是否包括不作为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先行行为是否限于有责行为第30-31页
    第三节 合同行为第31-32页
    第四节 先行行为产生的作为义务之司法认定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以“浙江金华农民见死不救案”为视角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以“出租车司机弃置受伤老人案”为视角第33-34页
    第五节 道德义务不应成为我国作为义务来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道德义务能否成为作为义务来源之争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道德义务不应成为我国作为义务来源第36-39页
结语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2页
后记第42-43页

论文共4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帮助行为正犯化
下一篇:网络型传播淫秽物品罪若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