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2页 |
前言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9页 |
第一节 盐胁迫对植物热耗散的影响 | 第13-17页 |
1 热耗散 | 第13-14页 |
2 盐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影响 | 第14页 |
3 盐胁迫对热耗散能力的影响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高等植物LHCⅡ调节过剩能量耗散的机制 | 第17-27页 |
1 高等植物LHCⅡ组成与功能 | 第17-18页 |
1.1 LHCⅡ的组成 | 第17页 |
1.2 LHCⅡ的功能 | 第17-18页 |
2 PSⅡ-LHCⅡ超复合体的形成 | 第18-20页 |
3 LHCⅡ与能量耗散调节 | 第20-23页 |
3.1 类囊体膜的状态转换 | 第20页 |
3.2 LHCⅡ解离的保护作用 | 第20-23页 |
4 叶绿素代谢参与LHCⅡ调控 | 第23-27页 |
第三节 多胺参与LHCⅡ调控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热耗散能力和类囊体膜光谱的影响 | 第29-4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0-32页 |
1.1 材料与处理 | 第30页 |
1.2 测定方法 | 第30-3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39页 |
2.1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2.2 DTT处理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3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NPQ组分的影响 | 第33-35页 |
2.4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室温吸收光谱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2.5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室温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 | 第39页 |
3 讨论 | 第39-43页 |
第三章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代谢的影响 | 第43-5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6页 |
1.1 材料与处理 | 第44页 |
1.2 测定方法 | 第44-4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1页 |
2.1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2.2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2.3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2.4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绿素相关酶转录水平的影响 | 第49-51页 |
3 讨论 | 第51-53页 |
第四章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类囊体膜LHCⅡ蛋白组分及编码基因的影响 | 第53-6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4-56页 |
1.1 材料与处理 | 第54页 |
1.2 测定方法 | 第54-5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6-60页 |
2.1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类囊体膜PSⅡ核心蛋白及LHCⅡ蛋白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2.2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类囊体膜蛋白复合体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2.3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LHCⅡ基因表达的影响 | 第60页 |
3 讨论 | 第60-63页 |
第五章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LHCⅡ上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| 第63-7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4-66页 |
1.1 材料与处理 | 第64页 |
1.2 测定方法 | 第64-6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6-69页 |
2.1 LHCⅡ单体与三聚体的蔗糖梯度密度分离 | 第66页 |
2.2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LHCⅡ单体及三聚体上多胺含量的影响 | 第66-68页 |
2.3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LHCⅡ单体及三聚体上总多胺含量的影响 | 第68页 |
2.4 外源腐胺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转谷酰胺酶活性的影响 | 第68-69页 |
3 讨论 | 第69-71页 |
全文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-89页 |
致谢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