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简历 | 第6-8页 |
摘要 | 第8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5页 |
缩略语对照表 | 第18-1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9-36页 |
1.1 火星生命的探索 | 第19-25页 |
1.1.1 天体生物学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1.2 太阳系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 | 第20-22页 |
1.1.3 探索火星生命的各种方法 | 第22-25页 |
1.2 地球与火星的类比研究 | 第25-32页 |
1.2.1 火星地质简史 | 第25-27页 |
1.2.2 地球蒸发盐环境类比现代火星 | 第27-30页 |
1.2.3 地球酸性含水环境类比古代火星 | 第30-32页 |
1.3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32-33页 |
1.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| 第33页 |
1.5 论文工作量统计 | 第33-35页 |
1.6 研究路线 | 第35页 |
1.7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样品 | 第36-45页 |
2.1 柴达木盆地大浪滩干盐湖 | 第36-42页 |
2.1.1 大浪滩干盐湖的地质背景与研究现状 | 第36-39页 |
2.1.2 地表和地下样品 | 第39-42页 |
2.2 力拓河地质背景与样品采集 | 第42-4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三章 研究技术和方法 | 第45-61页 |
3.1 理化参数测定 | 第45-46页 |
3.2 样品的矿物组成 | 第46页 |
3.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 | 第46-58页 |
3.3.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| 第46-52页 |
3.3.2 环境中总DNA的提取 | 第52-53页 |
3.3.3 酶联荧光原位杂交(CARD-FISH) | 第53-58页 |
3.4 有机组分测定 | 第58-59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四章 大浪滩沉积物性质及其微生物多样性 | 第61-81页 |
4.1 样品的理化性质 | 第61-63页 |
4.2 大浪滩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 | 第63-75页 |
4.2.1 可培养微生物的多样性 | 第63-70页 |
4.2.2 大浪滩样品DNA扩增 | 第70-72页 |
4.2.3大浪滩样品的酶联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| 第72-75页 |
4.3 讨论 | 第75-80页 |
4.3.1 微生物的保真性和可靠性 | 第75-77页 |
4.3.2 与阿塔卡玛沙漠的对比 | 第77-78页 |
4.3.3 大浪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子 | 第78-8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0-81页 |
第五章 力拓河酸性沉积物生物标志物分析 | 第81-92页 |
5.1 阶地沉积物的理化性质 | 第81-83页 |
5.2 力拓河沉积物样品的有机化合物分析 | 第83-91页 |
5.2.1 有机化合物识别 | 第83-89页 |
5.2.2 力拓河原生与外来的有机物化合物 | 第89-91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91-92页 |
第六章 天体生物学意义 | 第92-104页 |
6.1 大浪滩干盐湖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天体生物学意义 | 第92-99页 |
6.1.1 大浪滩沉积物反映的气候历史 | 第92-93页 |
6.1.2 大浪滩与火星蒸发盐环境的相似性 | 第93-98页 |
6.1.3 火星蒸发盐环境生命保存的可能性 | 第98-99页 |
6.2 力拓河阶地沉积物中有机化合物的天体生物学意义 | 第99-102页 |
6.2.1 力拓河与火星子午线平原的相似性 | 第99-100页 |
6.2.2 力拓河阶地沉积的有机化合物保存 | 第100-101页 |
6.2.3 火星子午线平原酸性沉积物中保存生命痕迹的能力 | 第101-102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04-107页 |
致谢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25页 |
补充材料 | 第125-133页 |
附图 | 第133-136页 |
附表 | 第136-1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