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33页 |
1.1 电气石研究现状 | 第14-21页 |
1.1.1 电气石的晶体学特征 | 第14-17页 |
1.1.2 电气石的性质 | 第17-21页 |
1.2 纳米/微米复合技术研究现状 | 第21-24页 |
1.3 红外辐射电气石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| 第24页 |
1.4 纳米Ce_(1-x) Zr_xO_2(x≠0)粉体研究现状 | 第24-27页 |
1.4.1 Ce_(1-x) Zr_xO_2的晶体结构及化学性质 | 第25-26页 |
1.4.2 Ce_(1-x) Zr_xO_2纳米颗粒粉体的制备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5 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1.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29-33页 |
1.6.1 研究内容 | 第29-31页 |
1.6.2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| 第31-33页 |
2 电气石族矿物的种类及命名方法 | 第33-39页 |
2.1 电气石的种类 | 第33-35页 |
2.2 电气石的命名方法 | 第35-3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3 电气石粉体远红外辐射机理研究 | 第39-51页 |
3.1 电气石红外辐射的理论模型 | 第39-42页 |
3.1.1 电偶极子的薛定谔方程 | 第40-41页 |
3.1.2 电偶极子辐射的光谱频率 | 第41-42页 |
3.2 理论值与实验值的比较 | 第42-44页 |
3.2.1 远红外辐射的波长 | 第42-43页 |
3.2.2 远红外辐射的发射率 | 第43-44页 |
3.3 电气石远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因素 | 第44-50页 |
3.3.1 电气石的组成和结构 | 第45-46页 |
3.3.2 电气石的远红外发射模型 | 第46-49页 |
3.3.3 小结 | 第49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4 化学沉淀法制备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粉体实验 | 第51-67页 |
4.1 实验材料及仪器 | 第51-55页 |
4.1.1 电气石的选择 | 第51-53页 |
4.1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53-54页 |
4.1.3 实验仪器 | 第54-55页 |
4.2 主要研究方法——材料表征 | 第55-56页 |
4.3 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Ce_(1-x) Zr_xO_2电气石复合粉体实验 | 第56-66页 |
4.3.1 实验方案 | 第56-57页 |
4.3.2 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粉体制备工艺 | 第57-58页 |
4.3.3 实验影响因素研究 | 第58-64页 |
4.3.4 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粉体远红外发射率 | 第64-6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5 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材料远红外辐射性能研究 | 第67-94页 |
5.1 红外辐射的物理学基础 | 第67-76页 |
5.1.1 红外辐射 | 第67页 |
5.1.2 红外辐射产生机理 | 第67-74页 |
5.1.3 发射率 | 第74-76页 |
5.2 材料的测试与表征 | 第76-89页 |
5.2.1 显微结构 | 第76-79页 |
5.2.2 晶体结构 | 第79-87页 |
5.2.3 FTIR | 第87-89页 |
5.3 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材料远红外辐射性能 | 第89-92页 |
5.3.1 Ce_(1-x) Zr_xO_2/电气石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远红外发射率的机理 | 第89-90页 |
5.3.2 Ce_(1-x) Zr_xO_2增强电气石远红外辐射性能机理 | 第90页 |
5.3.3 Ce(-Zr)促进电气石中Fe2+氧化模型——Ce(-Zr)对电气石红外辐射性能的影响机理 | 第90-9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2-94页 |
6 结论 | 第94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3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03页 |